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春节过去,一年一度的春耕即将到来,农资的供应及价格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2005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及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化肥、农药生产持续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增长,较好的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求,对促进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新扩建装置的陆续投产,预计2006年国内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产量还将继续保持适当增长,且产品结构继续朝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业内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2.
【德国之声1月25日】全球化经济时代开出一辆名为“Bric”的动力火车.它代表着巴西(B)、俄罗斯(R)、印度(I)和中国(C).这四大门槛国家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成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前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为此打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权力平衡移位”.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高,国内外化肥价格也经历了一轮强劲的上涨行情。对于国际市场来说,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并屡创新高直接导致了国际化肥特别是氮肥价格的不断走高,然而就国内市场而言,由于不同的原料路线,高油价并不是直接推涨肥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丁振强  王思明 《中国农史》1999,18(2):61-65,94
台湾经济腾飞时期一个重要经验是引进国外优良蔬菜品种发展创汇农业,其中芦笋的引进成绩最为突出,台湾试种芦笋始于日据时期,50年代以后开始扩大种植,60-80年代初期是台湾芦笋生产的黄金时期,70年代芦笋出口量一度占世界贸易量的70%以上,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芦笋生产和贸易逐渐衰落,文章在对台湾引种和发展芦笋生产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台湾芦笋生产盛衰在政策、技术及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陆芦笋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看来,不能从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农村管理的企业化和农民生活的城镇化去系统地解决中国乡村土地问题,其无论是旧土改、还是新土改;其土改是以国有化为主、还是以私有化主,都难以解决中国土地的历史性社会毒瘤——土地兼并的巨大的社会与历史危害。而在这项社会与历史工程上,我们需要更为客观、系统而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给予认识、理解及把握、解决,而切忌形而上学地主观片面而官僚  相似文献   
6.
记得几十年前,老师指出一个小学生写了个错别字,可学生很委屈,回家找报纸,请老师看:"报纸上就是这么印的!"那时,凡变成了铅字的东西,在学生甚至是一些大人眼中都是神圣的。老师叹了口气:"哎——误人子弟呀!"今天,可能批评错别字的文章多了,学生大概不会再以新闻媒介上的错别字来回答老师了,但是以错为正却仍然时有发生。写了错别字,老师还可以纠正,如果历史、科学知识方面的错误,如刘备的兵马打出了"蜀"字大旗,却不易发现,也就不易纠正了。虽说差错难免,但还是不错为好。  相似文献   
7.
【德国之声2月13日】2月9日,前德国驻华大使(1987-1992)海尔贝克博士(Dr.Hannspeter Hellbeck)在第25期莱茵论坛发表题为《中国崛起之路》的报告,探讨中国在崛起之路上所面临的艰难险阻。海尔贝克曾任德国驻香港副总领事、外交部东亚司司长,常年观察、追踪亚太风云变幻,对于中国时政及社会经济问题具有独到见解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资流通与电子信息流通的若干相似技术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涌涛  王思明 《物流技术》1996,(1):24-26,33
  相似文献   
9.
按照欧洲玩具安全标准EN71-3:2013,在0.07mol/L盐酸中进行迁移有机锡标准溶液,分别用10种不同品牌和规格的滤膜进行过滤,用四乙基硼酸钠对过滤液进行衍生,用GC-MS对11种有机锡迁移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不同滤膜过滤迁移液对有机锡的吸附不同,四丁基锡和二氯二辛基锡会被滤膜严重吸附;孔径为0.45μm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有机系滤膜对有机锡的吸附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19日宣布自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覆盖范围之广(占海关税则商品总数的37%)、措施下达之急(不设过渡期)、针对目标之明确(矛头直指贸易顺差),均为历年来所罕见,挥出了中国宏观调控史上的最强一击。但这招来势凶猛的重拳真能有效解决中国对外贸易的失衡问题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