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煤炭供需矛盾日渐尖锐的情况下,地方煤炭工业阵地能否巩固、有无后劲、可否指靠,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课题。本文设想从实际出发,作一些探讨。煤炭供需趋紧,煤炭工业面临压力其突出表现是: 1.电厂用煤告急。全国大、中型电厂去年因供煤不足少发电50亿度。今年新投产增加能力870万KW,煤源只落实46.7%;目前电厂存煤仅够维持7~8天。 2.煤炭库存下降。今年大、中城市生活用煤计划安排有1000万吨的缺口;销售部  相似文献   
2.
(一) 去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多年来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计划供应基本兑现,求援、告急现象大大减少,市场调节的煤炭价格也已见回落,江、浙一带议价煤已由每吨120~130元下降到100元左右,主要产煤地区煤炭积压。据了解,去年年末全国地方煤矿积存约6000多万吨,低质次煤严重滞销,湖南、河南、江西、辽宁等省有部分灰分较高的低质煤无人问津,历来缺煤的广东省也积存170万吨。在今年全国煤炭订货会上,作为指令性计划的统配煤,也由于铁路运输能力所限或煤质较次没有对口销路等原因,尚有420万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地方煤矿的发展形势一年比一年好,从1979~1983年五年间共增产煤炭7500万吨,平均每年增产1500万吨,去年产量达到37700万吨,比1983年增产4100万吨。据初步了解,地方煤炭供国家和省(区)调用,供地方国营企业和城市人民生活使用,供乡镇企业和白产自用,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平均每利用8万吨原煤就可以创造工业产值1亿元,为国家提供税利2000多万元。地方煤矿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地方煤矿在整个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我国地方煤矿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充足的劳动力,能够筹集到发展地方小型煤矿的建设资金,煤炭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因此,地方煤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还论述了发展江南地方煤矿和山西地方煤矿的必要性。文章认为,开创地方煤矿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在煤炭资源、建设资金、办矿体制、煤炭销售、运输等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办矿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加强管理,把地方煤矿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多与少、大与小、高与低、长与短、轻与重,两者相加取其中,或者多数之和按份匀,谓之平均。运用平均的法则,乃是从不平中求平的折衷之道。但,先天可见,“平均”乃是相对的,“不平”才是绝对的,平均似平不公平。因此,“平均”作为一种计算方法来应用,原本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以平均为公平的思维方式,形成一个老“主义”去处理问题,那就似是而非了。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平均主义的流弊在企业管理中时有所见。有一些企业的当家人,论起实绩来,  相似文献   
6.
一、现状与问题个体煤矿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据23个省(市、区)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达到1.6万多处。这种发展虽然在煤炭生产总量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不容忽视,比较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一) “六五”期间,全国乡镇煤矿异军突起,以年均增长19.2%的速度发展。到1985年,在全国煤炭总产量中,已构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进入“七五”以后,发展速度逐年趋缓,但煤炭总产量和年增长量,仍基本保持了这一水平。到1990年,经过清理、整顿,全国仍有各类形式的乡镇矿9.1万处,年产3.77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4.9%。乡镇煤矿的大发展,10年累计产煤25亿吨,除1257个产煤县自产自用外,增加社会商品煤20多亿吨。其中,供国家和省(市、区)调用支援重点工业约8亿多吨。为缓解  相似文献   
8.
重点产煤县建设能否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能否加快速度,主要取决于建设资金的投入情况。要保持相对的投入,就必须实行“以煤养煤”的经济政策。一、实行“以煤养煤”的经济政策是解决资金投入问题的主要途径建设重点产煤县,要根据逐步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随着财政上的改革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投入、产出由国家统支统收的模式。同时。由于产品主要是地方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地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积极引导地方煤矿、尤其是乡镇煤矿走上正规生产、持久发展的轨道,煤炭工业部决定,“七五”期间,将在煤炭资源丰富,运销比较方便,已有一定基础,产煤自给有余,具有发展前景,而且煤炭工业在本县经济中占有一定地位的产煤县中,挑选200处,重点帮助,具体扶植,分期分批地建成不同类型的新型商品煤生产基地,这是煤炭工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全国乡镇煤矿在“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方针指引下,出现了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至1985年三年内,乡镇煤矿个数由1.8万处发展到6.3万处,1985年生产原煤达到2.7亿吨,约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1/3,比1982年产量净增1.46亿吨,平均每年增产4800万吨。可以说,乡镇煤矿已经成为产煤地区振兴经济的支柱。乡镇煤矿的发展有没有后劲,能否稳定而持续的增产?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要有后劲,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处理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