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们国家要在能源管理研究中思考怎么样实现理性消费。没有理性消费,就永远只能是抱怨国际能源涨价了但同时又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从大国能源消费隋况看,近期美国石油进口量虽有所上升,但美国经济应对各种冲击的能力也大为提高,比如应对供应商蓄意削减出口能力提升。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7年一2010年问,OECD国家石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以日本为例,由于人13老龄化,新车销售量趋于下降。从能源储备态势看,大国石油储备能力提高,美国的石油储备量可供使用165天,日本可供使用168天,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为147天。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能源安全概述当代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势头强劲、雄心勃勃,但这些却是建立在产量、消费量过低的石油基础上的。1959年,中国的原油产量是373万吨,直到1963年中国才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依靠进口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历史。也是在这一年,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30万吨,使全国石油产量上升至648万吨。从50年代到70年代早期,中国的能源一直都是自给自足。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能源利用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联向中国提供石油和技术援助,帮助中国达到自给自足的计划饱受争议,1960年春,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4.
5.
一、从合作开发到相互关注 在战后中美经贸关系的演变过程中,能源始终是一个重要领域.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包括能源在内的贸易禁运,直到1971年中美贸易关系开始解冻.  相似文献   
6.
中美能源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期以来,在中美两国政府、能源技术研究和学术机构的共同推动下,中美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密切,范围不断扩大,两国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机制。迄今中美两国政府推动的能源合作集中在中国的能源下游领域,核心范畴和目标是提高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同时也应看到,伴随着对中国石油进口量上升与国际油价高企二者之间关系的关注,中美两国在能源上游和下游领域之间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美国对中国的不理解或误解更多地起源于中美两国间在国际层面能源开发政策方面的交流还不够充分。中美之间有必要从对话走向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作为两个在能源消费和国际政治中有影响的大国,中美之间的能源合作不能仅局限于中国的能源下游领域,而应在上游和中游展开合作。当前,应通过多层次的对话,将双方面临的挑战变成机遇,主动寻求两国在有争议问题上的沟通并寻求减少摩擦的可能,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展开更为广泛、深入、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4月 8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于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之际 ,举办了“伊拉克战争与国际能源问题学术研讨会” ,在京的 3 0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会议。与会者围绕“如何认识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美国控制伊拉克石油对中国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利益有何影响”、“中国在保护自身能源安全方面应如何努力”等问题进行研讨。与会者认为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根本目的并不一定是要控制中东这个最大的石油市场以及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 ,以此控制盟国以及亚太等地区的国家。中国如何参与形成美国主导前提下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相互依赖与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与国际石油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当代中国经历了从贫油、遭禁运、自给自足、出口到今天依赖进口的不同阶段。如何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石油足量供应,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油价变化中取得主动是今日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核心内容。作者主张,从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自由制度主义理论的理念出发,处理好业已存在的中国与国际石油市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才是保障未来中国的石油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上策。  相似文献   
9.
<正>“南南合作”的内涵是南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等多领域内开展的广泛合作,一般涉及两个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双边、区域内或区域间进行。“南南合作”从十多年前开始又一次成为全球发展议题中的热门词,标志性变化是联合国在2013年设立“南南合作办公室”,这是对1974年联合国发展署设立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