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平台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构建生态优势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TikTok国际化的实践,系统探索了数字平台的国际化与生态优势构建的协同演化。研究发现:第一,在国际化的不同阶段,数字平台可以利用一系列国际化战略包括选择性复制-适应性迭代、广泛覆盖-强化参与、互惠共赢-协同发展,来实现资源整合、价值共创和生态创新;第二,在国际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国际化战略生成了生态优势——在资源上获取了包括技术、关系和创新的生态优势,在结构上构建了包含连接性、互联性和聚合性的生态优势,并在各自阶段与国际化战略动态循环;第三,在不同国际化阶段之间,国际化战略与生态优势构建协同演化的表现形式为辐射跃迁和纵深跃迁。本文形成的理论框架能够填补现有文献对数字平台在国际化过程呈现出的国际化战略与生态优势构建协同演化关系因关注不足所造成的研究缺口,也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丰富和拓展传统国际商务理论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内资企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发现中国内资企业在1995至2001年间绩效的改善与同期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紧密相关。外资中海外华资企业的投资对观察期内中国内资企业的整体绩效一直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从1995年对内资企业的有限影响发展到2001年显著的正向效果表明,西方投资对内资企业绩效改善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从内资企业所有制看,海外华资与西方投资似乎都使中国国有企业获益,而集体企业只是在近年才逐渐开始受益。研究结论建议相关决策部门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其他经济改革政策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以充分获取外商投资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1995年和2003年的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国别外资企业与不同所有制内资企业组合产生的溢出效应模式。结果发现.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不是普遍而一致的.而是与外资企业的国别和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密切相关。我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西方国家的投资较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投资对内资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发现西方企业对国有企业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则改进了内资非国有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的绩效。本文所发现的外资在中国制造业中溢出效应的有趣模式建议外资政策设计应着力促进不同类型外资与内资企业之间的特定组合,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与本土国有企业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与本土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良性互动.从而最大化外资溢出带来的溢出好处。  相似文献   
7.
一、对SNA和MPS结构模式的考察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看,所谓结构是指诸要素(分支系统)在该系统(总系统)范围内的秩序,亦即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因此,结构也可以说是诸要素在该系统内得到统一表现的形式。结构是从内部对系统性质的刻画。结构就其要素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分为松散型结构和紧密型结构。把结构这一范畴应用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上面,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新方法,即在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确定组合权数,然后根据指标实际值和县有无量纲化处理性质的计分算式计算企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的得分与总得分。实例研究表明,整个评价系统简明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10.
G—K 法(Geary—Khamis Method)是联合国国际比较项目(ICP)中由基本类购买力平价(ppp)和数量汇总计算国际价格和各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的方法。一国用其以本国货币表示的GDP 的总支出除以该国货币相对于基准国货币的购买力,即可得到该国GDP 相对于基准国GDP 的数量指数。G—K 法在整个ICP 方法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