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8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申纪 《华北电业》2001,(7):22-22
近年来,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中,重大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因忽视安全用电,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较多,不仅严重影响职工生命安全,而且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当前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中,忽视安全用电的具体表现有:一是私拉乱接。建筑施工用电一般都是临时用电。少数建筑工程队在安装施工用电、生活用电线路时,没有遵守安全用电规定,私拉乱接现象十分突出。某建筑工程队在承建某企业职工宿舍楼工程中,不按用电规定拉线,将用电线路随意拖在工地上,人踩车碾,导致电线绝缘层破损引起漏电,发生一起…  相似文献   
2.
3.
当前经济犯罪增多应加强财务管理及监督编辑同志:近年来,农村财会人员经济犯罪日趋严重。他们大都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从江苏省东台市已审结的15件经济案件分析,当前农村财会人员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是:一、作案时间长。某村出纳员叶某,从1986年2月开...  相似文献   
4.
申纪  华锋 《华北电业》2001,(9):41-41
近年来,农村窃电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私营企业窃电现象十分突出。不仅使国家、供电企业经济受到重大损失,还严重影响用电秩序和电网安全。   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当前农村私营企业窃电,具有以下四个新特点:   普遍性。在农村私营企业中,一些心术不正的用电户,把创收和增长点瞄在窃电上,致使企业窃电不断增多,已成为普遍现象。一天晚上,某供电部门集中力量,兵分几路,先后对 50多个用电户进行突击检查,就查出 19户有窃电行为。一家私营布厂,厂内灯火通明,布机声声,但电表几乎不动,查电人员当场查明窃电事实,依法处…  相似文献   
5.
严打盗窃电力物资的销赃犯罪□申纪吟托世伟近年来,破坏农村电力设施,盗窃电力物资等犯罪案件屡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这与个体废品收购业中少数人员违法收购,有着很大关系,销赃容易,渠道畅通,给盗窃犯罪开了方便之门。据某市已审结的15起销赃犯罪案例调查,其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一些农村中不少农民由于缺乏电气防火常识,思想麻痹大意,用电疏忽随意,往往因忘拔电源插头,忘关开关,迟换一根老化电线等引起火灾事故,不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忘投一插头损失两万元去年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李某夫妇望着多年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财产,因一时疏忽被大火烧成一堆废墟,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前来帮助救火的群众都说:“忘记拔一个电源插头,惹来一场火灾,教训实在深啊!”已过而立之年的李某,系本乡农民,夫妻俩在本乡小街上开了一家服装店。虽是小本经营,由于…  相似文献   
7.
谨防假合同诈骗□申纪乡镇企业业务往来,大多通过签订合同形式进行,不仅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保证。但是,一些不法分子披着签订合同的“合法”外衣,行诈骗之实,使企业蒙受很大经济损失,有的因此濒临破产、倒闭...  相似文献   
8.
申纪  华峰 《华北电业》2001,(3):41-42
近来,盗窃破坏农村电力设施犯罪案件屡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不仅给国家和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干扰供用电秩序,而且破坏电网安全和农网改造成果。笔者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认为当前农村破坏电力设施和盗窃电力物资案件具有以下四个新特点:   团伙犯罪突出。破坏农村电力设施,主要是盗割农用电力线、拆毁变压器和铁塔等电力设施,不法分子单独作案难以得手,多是 3人以上团伙作案。此类案件占案件总数的 70%以上。   流窜作案严重。一些不法分子大多借助于机动车辆,采取“白天踩点 ,晚上作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私企安全用电须整治□申纪吟托世伟近年来,农村私营企业发展很快,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用电量不断增加,导致用电事故屡有发生,不仅使企业损失严重,还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已成为农村私营企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农村私营企业安全用电方面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0.
公章历来是一个单位和企业的一种权力的代表和象征。离开公章,一切经济贸易业务活动就丧失了法律效力。没有公章,一切经济合同都会变成一堆废纸。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公章的信任,挖空心思,钻公章管理的空子,采取私刻公章,伪造文件,假冒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