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05号令(以下简称《条例》)新增了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标准,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的原则,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办法。这是《条例》的一大进步,是关于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重大突破,它将原拆迁以“人”为主转变为以“物”为主,使城市房屋拆迁更能充分体现等价有偿这一民事法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同时也是城市房屋拆迁走向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一、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的确定各地根据国务院条例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对城市房屋拆迁中的房地产评估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主要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但发展层次大多处于低水平的“农家乐”阶段,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将是破解之道.乡村旅游是城乡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市场化等特征。强势地冲击着乡村文化.城乡文化涵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同化、商品化.从涵化理论出发,加强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应确立乡村文化的地位,建立“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新体制,在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负责任旅游。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电力结构发展变化趋势近20年来我国电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发电方式已从1978年前的较为单一的水电和火电结构,发展成为以火电为主、多种发电能源互补的新格局,但各种方式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全国总水平的比重则变化不大。1978年,发电装机中水电占27-7%,火电占72-3%,发电量分别占17-4%和82-6%,到1997年,水电、火电和核电装机分别占23-5%、75-7%和0-8%,发电量分别占17%、81-6%和1-3%。根据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全国总需电量将分别达…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处理依法拆迁与依德拆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杨栋  石群 《铁道经济研究》2011,(3):33-34,38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但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分析铁路发展滞后原因,认为铁路尚未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促进综合交通体系层次分工优势互补,铁路应加快建设,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群 《时代金融》2012,(12):236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利润进一步压缩,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形成。云南红河州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存在着劣势。红河州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优势避免劣势,提高产业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全国多数城市均出现了城市房屋拆迁受阻的情形,这一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城市房屋拆迁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有关,如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盲目扩大拆迁规模。人为降低补偿安置标准,安置措施不落实,甚至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强制拆迁等。同时我们也看到没有上述情况,且地方性拆迁政策与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紧密衔接,并更趋于完善的城市,其城市房屋拆迁推进速度依然不快,拆迁周期动辄6个月,  相似文献   
9.
石群  曹嫣娜 《当代旅游》2013,(10):83-85,92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是提升乡村旅游层次的必要条件。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当地文化受到侵蚀。课题组深入浙江安吉“四地”,在数据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四地”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乡村文化在物质、行为与制度、精神层面的变迁状况及趋势。针对“四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加大对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力度;大力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提升村民幸福感,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用最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做好旅游推广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义利观的重构。寻根究源,陈亮对义利的定位及追求义利统一的价值目标,为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构义利观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