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供营销部一位负责人在内蒙古广播电台的直播室里就有关供电服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半小时之内竟接到群众打来的咨询电话近 20个。“供电局能不能给我家单设一块电表,我们自己掏钱 !”“用多少电,花多少钱,我们心甘情愿,××家偷电为什么让我们背着 ?”电话里含着激愤、迫切和请求。   居住在城市里的大多数居民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 :每月供电局下来收费单,一个单元的楼内轮流查表、计费、收费,收齐钱后再交单位或供电局。最为头疼的是各家分表的表数和与总表数不符的差,还得一分一厘地平摊到各户,安分守己的住户无形中要为窃电户…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了厂网分开的重大体制改革,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发电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内蒙古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与华能集团、神华集团、香港中信泰富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成立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原来的电网经营管理和三产、辅业、多经及其他部分留在了现在的电力公司。机遇和挑战并存,主业和辅业并存,生产经营和改革任务并存是改革后的内蒙古电力公司所面临的艰巨的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罗朝云 《电力技术经济》2004,16(2):J001-J002
今年年初,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了厂网分开的重大体制改革,原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发电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内蒙古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与华能集团、神华集团、香港中信泰富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成立北方联合电力公司。原来的电网经营管理和三产、辅业、多经  相似文献   
4.
2009年,售电量64.03亿千瓦时;2010年,售电量83.29亿千瓦时;2011年,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负荷率普遍降低的情况下,售电量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2.29亿千瓦时。三年三大步,对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电业局而言并非易事。而"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连续三年自治区"质量效益型企业特别奖"、连续六年"乌海市红旗党委流动杯"、连续七年乌海市民主评议行风第一名或免评等一系列殊荣,更使乌海电业局成为"沙漠绿洲"乌海市的一个新标杆。走进乌海电业局,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履职尽责、创新奉献,乌海电业人用文化引领行动,用行动诠释理念、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5.
达拉特电厂宛如一颗炯炯发光的明珠,镶嵌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也许可以这样说,达拉特旗是因了这座大电厂而闻名遐迩的。如今走进达拉特树林召小镇,雄伟壮观的达电厂区与繁华小镇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明显感受到鄂尔多斯高原这方土地的盎然生机。当地财政局的同志说,有了电厂,地方经济驶入了快车道。据统计,从1992年达拉特电厂开工建设到1995年1号机组投产,这一阶段的基建工程为达旗财政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税款。1号机组发电后上缴地方财政3000多万元,加上实业公司、检修公司和各建筑承包公司向地方财政交纳的税款,占当地财政总收入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在改革中求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固定资产已达到219亿元,自治区管理电网装机容量481万千瓦,售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大关,在满足自治区用电的同时向北京送电,1999年东送电量达67亿千瓦时。内蒙古电力公司在创造着骄人业绩的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化,前不久,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了“企业化建设先进单位”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罗朝云 《电力技术经济》2004,16(5):i014-i015
水泥企业历来是污染大户,人们对水泥厂的。习惯性印象是漫天灰尘?脚下粉尘覆盖?工人蓬头垢面?因而水泥厂被人们谐称“扬灰场”。“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来到内蒙吉乌兰水泥厂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水泥工厂。  相似文献   
8.
“浴火而生”是水泥的锻烧过程,亦是乌兰水泥的形象写照。内蒙古乌兰水泥厂于1978年开始筹建,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由内蒙古电力公司出资6000万元担当起控股建设的历史重任。当时由区政府责成的26家股东断断续续以资金和物资、土地等形式投入这一扶贫项目。乌兰水泥厂投产后由内蒙古电力公司控股经营,至今已由1条生产线发展为3条生产线。生产能力由年产70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年创利税1亿元,由一个扶贫企业迈进了内蒙古自治区名牌企业行列。  相似文献   
9.
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的呼伦贝尔盟,曾经是内蒙古最早有电的地区,1903年,俄商在满洲里地区建起了全区第一座发电厂,从此,内蒙古结束了无电历史。斗转星移,历史变迁。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1996年,呼伦贝尔盟地区实现了所有苏木(乡)通电,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但是,由干该地区煤与热电比价不合理,燃料价格上涨过快,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地区负荷增长缓慢,呼伦贝尔电业局电力生产和营销水平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1990~1995年,每年亏损额以1000万元的速度递增,1995年底累计亏损额达到5654万元,成为内蒙古电力系统的最大亏…  相似文献   
10.
如今,“高载能”3个字似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一提起“高载能”,人们尚有些谈“高”色变。这种状况是因为近年来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对高载能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与高载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力行业也难免遭遇尴尬。面临此种境地,内蒙古乌兰察布电业局理性地认为,制约高载能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于是主动协助政府分析研究,出谋划策,稳定了现有的高载能市场,使其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高载能企业在乌兰察布市继续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内蒙古西部电网精心打造的“洼地效应”显现出三方共赢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