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古典理论认为市场失灵会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文章认为,市场失灵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数量,导致全社会该产生的创新可能创新不够,不该产生的创新却层出不穷,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长期效率,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类型,政府只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就能够正确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宅基地是否应该流转,本文以珠三角某城乡结合部为例,通过建立宅基地流转驱动模型,发现非农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推进是促使宅基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了宅基地的流转是符合当地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度的约束反而成为了影响农民生活发展的阻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中国正面临着工业化与知识化信息化的双重挑战。我们将面临一个崭新的时代,用知识经济的眼光来审视区域经济理论,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区域发展新问题 区域经济学以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区域发展问题为立足点。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区  相似文献   
4.
江华  胡武贤 《经济纵横》2012,(10):34-36,44
自2008年以来,多数地方已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但改革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试图建构一个制度改革效果研究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GDP消费率的不断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是汗牛充栋。文章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看法:当前我国国民收入按照生产法核算,抑制了各级地方政府增加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仅中央政府的一厢情愿,促消费的政策很难奏效;只有在国民收入核算改为支出法之后,地方政府才会在促进消费增长上积极、主动;这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策才会形成合力,促消费的政策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董明辉 《经济地理》2004,24(3):347-350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市场失灵会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新古典理论的结论;不仅如此,市场失灵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方向和创新数量,导致全社会该产生的创新可能创新不够,不该产生的创新却层出不穷,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长期效率;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类型,政府只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就能够正确引导企业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8.
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经济师》2001,(12):63-64
宏观经济政策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而制定 ,但它的实施在各地区所产生的政策效果是不同的。这种地区差别性的政策效果称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文章进一步将其分解为财政非均衡、政府投资与消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区域效应 ,并认为这种区域效应源于生产的空间属性、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均衡性和要素禀赋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试图解决而又一直未解决好的问题。文章从行为主体角度探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林产品具有生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双重性,不同行为主体对林产品的特征偏好不同,常常存在目标冲突,从而引发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低效率制度长期驻存的过程,博弈的结果使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进而具有不同的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与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能不能流转,现行国家法律、法规缺乏明确规定,但来自基层的创新冲动往往先于全国性法律法规的调整。现实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早已突破了国家现有法律和管理框架,目前,全国各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所有权流转、使用权流转和土地用途流转。本文将集中讨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