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6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56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30篇
邮电经济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此文下笔之日恰逢是“5.17”世界电信日。既然是电信日,关于电信的话题就不绝于耳、有说3G、有说普遍服务的、也有再提电信重组的,似乎整个电信业永远存在着绵绵不断的命题,让每一个人参与讨论并寻求着自己的解决之道。谈论者纷纷攘攘,各抒己见.你方唱罢我登台,面且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3G 牌照与重组有关,又与普遍服务有关。在众说纷纭、纷繁芜尔的声音背后,虽然有些问题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但笔者以为,如果等同视之,不仅有所偏颇,且对行来发展和决策形成不良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臻琰 《当代通信》2005,(19):86-88
上市、上市,一度成为我国电信业最强的音符。1997年,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前身——中国电信(香港)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信业上市的第一次尝试。2000年6月,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在纽约、香港两地成功上市,2002年10月9日,中国联通在国内A股上市;2002年11月15日,中国电信在香港上市。2004年11月16日和17日,中国网通分别正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相似文献   
4.
“一个城市的夜面孔是什么色彩?夜重庆为什么不值得外地人留恋?”日前。新加坡商人吉米向重庆市政府公众信箱留言说,夜重庆充斥了太多的江湖昧。希望重庆在打造国际大都市时。不要忘了让夜重庆细分、升级。让外地人在夜间有一个真正值得消费的场所。 第二天,吉米的建议被重庆市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6.
7.
百亿美元逆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持人: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韩国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从具体数据看来,双方差距仍然很大,中韩间经贸关系具体情况如何?高建:中韩两国于1992年结束了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一百年的断交关系,当时的李鹏总理用了这样一个词——“水到渠成”来赞赏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中韩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要地阐述VSAT系统发展的情况,介绍近年来国际电联(ITU)CCIR(现改为RS)对VSAT通信系统标准化方面的建议,供从事VSAT通信系统的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针对基层财险公司当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经营风险:承保质量不高,缺乏风险选择;理赔制度不严;违纪犯罪,以赔谋私风险,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基层财险公司经营风险的对策:树立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锐意改革,在竞争中形成系统的化解风险的规范;注重承保质量,对可保标的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评估;加强理赔管理,防止和减少理赔中的经营风险;搞好防灾防损,科学控制风险;严格财务风险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风险防范职能;强化内部监管,建立有制约性的化解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正在迅速展开,"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减免农业税"等一些积极的导引政策和经济手段相应出台.然而,农村如此之大,农民如此之多,基础如此之弱,只等城市和工业"拖"未必能拖得动;在财富积累、资源存量并不丰裕的情况下,期望靠"予"的方式让农村尽快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改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就要从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开始,由"新"入手,让农民得"新知"、有"新解"、出"新招",不断释放新农村发展的内生力量.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思维习惯、文化观念等,从而真正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因此,探索转型期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与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