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浅析人口过多与过少阶段新疆"脆弱生态环境-人口"系统安全问题,将人口承载力预警模型与最少人口规模警戒线相结合构建预警机制。具体分两步:首先,在人口增长阶段应用综合评价、生态足迹等方法,建立人口承载力预警模型,目的在于对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超载警情给予预报与评价;其次,根据人口再生产规律,考虑未来人口可能不断减少、影响系统协调发展的问题,此时需参考人口衰减、经济停滞国家的情况,对最少人口规模警戒线进行探索,做到提前预警。最后,对预警机制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步骤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从生态足迹角度探讨了新疆人口、经济等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对新疆的生态足迹影响显著,西部大开发对其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此外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在新疆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每个人都要消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会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影响。生态足迹是生产人的消费所需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和水域的总和。生态足迹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当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称为生态冗余,则该地区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环境处于可持续状态。反之,生态承载力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称为生态赤字,区域发展在空间或时间上是不可持续的。具体模型如下: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1~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估计法考察双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表明:双试点城市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这种促进作用因地区分布、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的异质性而有所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双试点城市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居民消费和互联网发展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策协同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试点,双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因此,应有序、合理扩大试点城市规模,加强政策协同与联动,因地制宜推动政策实施,推进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工业三废排放量数据,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工业三废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出发,分析了经济结构变动对我国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对工业三废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他控制变量对工业三废的影响不一;能源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对它们的影响十分显著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快城市化水平都会抑制工业三废的排放;产业结构对增加工业三废的排放影响显著,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权结构会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固废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就技术而言,影响不是很显著,但是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开放水平对工业废气和工业固废的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0—2009年的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探讨新疆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冲击程度,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基于2009—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和低碳城市双试点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宽带中国”战略和低碳城市双试点的减污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不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城市环境污染水平显著降低,这一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双试点政策的减污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其中,相较于分布在中西部的城市,位于东部的城市减污效果更强;非资源型城市的减污效果较资源型城市的更为理想。双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途径对城市发挥减污效应。此外,双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本地的污染排放,而且能够显著抑制“邻地”的环境污染。进一步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单试点和低碳城市单试点均具有减污效应,但弱于双试点的减污效应,“宽带中国”战略试点和低碳城市试点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协同作用,实现了“1+1>2”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9—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工业固废、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人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全面客观的分析贸易开放、FDI(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的排放产生显著负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正效应但不显著;FDI对工业固废和工业废气排放产生显著正效应,对工业废水排放产生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了经济增长;(2)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现阶段环境规制促进了经济增长;(3)加入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规制强度的交互项后发现,环境规制可以有效减小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根据研究分析得出,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要避免出现快速"去工业化"的现象,经济发展依然要依托制造业的坚实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