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1.
基于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构建独特气候风险指标,考察气候风险冲击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生气候风险冲击会触发“金融加速器”效应,显著抑制企业信贷融资,尤其对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企业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更为突出。机制分析显示,气候风险主要通过降低工业产出与销售收入、加速抵押品折旧渠道抑制企业信贷融资。异质性分析显示,气候风险的影响存在所有权和行业异质性,而金融深化有助于缓释气候风险的负面冲击。鉴于此,决策部门应充分关注气候风险对企业经营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积极推动企业提升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优化金融结构,为企业营造更有利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2.
跨境电子商务是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畅通双循环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跨境电子商务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城市创业活力;机制分析显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主要是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创业活力;异质性分析显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的创业效应具有U型特征,在一般行政等级的城市、内陆城市、服务业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从政策效果来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普惠性,但是并未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业活动,未能进一步发挥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高城市创业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结合公允价值渠道探讨商业银行表外资产业务扩张影响资产负债表脆弱性的内在机制与监管内涵。现有文献表明,表外资产业务不仅会通过激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提升银行系统的同质性、强化机构间的关联机制放大系统性风险,还会通过公允价值波动渠道将资产价格的波动传递到资产负债表。应用我国上市银行的样本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和监管改革是驱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变化趋势的关键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表外业务占比的周期性变化。此外,表外业务的扩张与上市银行风险准备金水平和公允价值波动性呈现正向相关关系,与超额回报改善相关性则不显著,意味着表外业务的扩张并未实质上带来超额回报。本文的研究表明,应高度重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问题及其背后的公允价值波动渠道,实现监管和竞争政策之间的协调与统筹以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食品工业当中,多糖应用比较广泛,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由醛糖和酮糖组成,大多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在藻类和动物体内也很常见,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含量丰富的聚合物,本文对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为多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监管处罚作为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范化解银行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银行业微观数据,考察了银行业监管处罚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处罚显著抑制了违规银行风险,有利于维护银行系统稳定。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修订后,对银行风险防范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监管处罚有效性,发现监管处罚的风险抑制作用不仅具有长期效应,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警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的规模和国有属性会弱化监管处罚的风险抑制作用,而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后这种弱化作用有所减小。此外,搭配经济类处罚或纳入机构为主体的处罚措施实际效果会更好。但监管处罚也存在对高风险银行处罚不足,而对低风险银行处罚过度的问题。本文丰富了监管处罚有效性的内涵,为建立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