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泽福 《价值工程》2009,28(10):148-150
通过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会计报告标准,结合跨国公司在本土和海外融资与金融投资活动案例,剖析现代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实务技巧与方法;着重可转换债券、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贸易性债权融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和金融衍生投资产品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隐含的权益分离会计核算法和成本分摊会计核算法的应用程序和计量要点,为我国企事业单位金融投资财务决策与管理层提供务实可行的现代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报告分析与会计核算处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将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结合起来是当前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在讨论利率期限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加入宏观经济因素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利率期限结构与单一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关联性的研究。最后,本文就宏观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起,股权激励在我国开始规范化发展,到目前为止,实施股权激励的年限不超过10年,属于股权激励发展完善期,在这期间容易爆发各种问题,也容易取得成就.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股权激励在我国所面临的实施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总体处于不断转好的状态.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性的激励机制,基于我国的实施进程,对股权激励不断地进行研究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立中国的柜台市场,可以借鉴美国OTC市场的经验,在柜台市场交易中引入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如何设定并调整证券买卖报价是做市商制度的核心,也是做市商定价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做市商定价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评述,着重分析了做市商定价理论发展中的两类重要模式——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并阐述了做市商定价理论对做市商制度监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企业债信用利差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三方面的分类,包括信用利差模型的修正和拟合,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信用利差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最后,本文给出了信用利差研究的展望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形式和手段日益隐蔽和复杂,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审计师遭遇诉讼纠纷的案件不断增多,审计师保持适度专业怀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然而适应我国国情的审计怀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标准亟待拓展。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审计怀疑的内涵界定、构成要素和内部作用机制,研究以认识心理、社会心理、组织行为和职业伦理为核心的审计怀疑度量框架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对审计怀疑度量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关键难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怀疑实施机制的建立,促进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创建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当今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企业面临着全球竞争、技术创新、管理变革、资本积累、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迎接各种挑战、赢得竞争挑战,卓越的企业正在不断变换雇员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技能、逐渐确立团队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假说,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与公司代理成本的关系和目前实证研究中债务期限结构选择与代理成本理论假说相悖的争议点两个方面梳理了文献,结果发现:我国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存在短期化现象,而公司成长机会指标对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国债市场风险收益波动模式问题是金融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不同期限的利率随时间的变动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问题的主流学派,一是无偏预期理论学派,其认为零息票利率是相应期限即期利率的几何平均,而远期利率是市场对未来无风险短期利率的预期,当市场预期短期利率上升时,期限长的零息票利率高于期限短的零息票利率,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构建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企业面临着全球竞争、技术创新、管理变革、资本积累、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迎接各种挑战、赢得竞争挑战,卓越的企业正在不断变换雇员的工作角色和工作技能、逐渐确立团队工作方式、根本改变管理工作的性质、灵活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所有这些都是我国企业积极构建高绩效工作系统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