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茂平  刘明瑜 《价值工程》2011,30(33):105-106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下,江西省铜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门槛效应,存在对环境污染严重、抗风险能力差、创新能力弱及对外依存度大等问题。在生态发展的要求下,江西铜产业需调整产品结构,完善铜产业链,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发展新、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以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国农村第一次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掀起了中国农村第二次改革的序幕,从"三农"出发,确立农民的主题地位,加强农村土地、市场、金融、财政、科技、社会保障等全面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到1 978年,我国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变革:农民所有,农民所有与集体统一经营使用,集体统一所有且统一经营到现在的集体所有,家庭联产经营使用.1993年,党中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保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长时期的不变性.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变革:农民所有,农民所有与集体统一经营使用,集体统一所有且统一经营到现在的集体所有,家庭联产经营使用。1993年,党中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保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长时期的不变性。纵观五十多年的土地政策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土地政策,使农民对土地形成了依赖,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可能性极小。加上欠发达地区城镇较少,城镇与乡村的差别不大,城镇化缺乏内在的吸力同时也缺乏制度动力。但是,我国较发达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其形成很大的冲击。经过一、二十年的改革洗礼,民工回流对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思想造成强大的震撼。许多民工回到农村投资创业。欠发达地区正在形成新的城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城镇已经初具规模。在这同时,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城镇建设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科学、规范地用地。其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镇现有土地资源的充分优化配置,二是理顺进城农民与其所承包土地的关系。笔者认为,从欠发达地区的现状来看,应创新其三个方面的土地政策。制定土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城镇化势必会占用一定的土地,但通过发展小城镇而拆除与合并自然村落...  相似文献   
5.
赣州经济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而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了赣州经济的发展。只有加速赣州城镇化的发展,优化其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才能使赣州经济发展持续而高质。  相似文献   
6.
周茂平 《企业活力》2007,(12):90-91
<正>循环经济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并日益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重视。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基本原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利用(Recycle)"。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思想的体现。因此,能否正确实施和贯彻3R原则,是循环经济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