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8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会议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不仅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来之不易.但在新的时期,乡镇企业如果不继续保持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的精神,与时俱进,就会不进则退.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凝聚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和论述,给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得大力发展村镇经济,村镇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增收,解决农民增收的难点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顺畅和稳定的转移就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只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型就业能力,才能把沉重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8.
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把乡镇企业定义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但在实践中,所有在农村地区、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组建的企业都被称为乡镇企业,即乡、镇、村的集体企业,农民组办、联户办和个体办的企业.乡镇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投资者、经营者和企业职工主要是农民;地处农村;主要从事非农即二、三产业.乡镇企业之所以具有上述性质,源自于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集体所有制和与其密切相连的户籍制度,以及中国城市与农村相分离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乡镇企业与其它形态企业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员构成、社会地位、发展轨迹和运作方式,成为一种独特性质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强调 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将其概括 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通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