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审计法》突出强调对国家财政性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如何依法搞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审计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理顺思路,确立财政收支审计工作的中心地位按照过去"上审下"原则,财政审计工作已连续开展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必须看到,与以往的财政审计相适应的财政审计工作思路已经与《审计法》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调整理顺。《审计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体现。国民经济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系,方方面面互相关联,互相制约,运行过程中常常有不协调、不衔接的矛盾发生,需要社会主体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控制。在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开展宏观调控体系审计,对促进正确宏观决策,全面贯彻落实和完善宏观调控措施有着重要作用。从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来看,宏观调控体系审计应着重抓住三个方面。1、宏观调控措施到位情况审计。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每个时期都会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的企业审计探讨姜培香,王治清企业作为生产力组织和商品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市场运行的主体。企业的兴衰,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