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广东县域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渐趋优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空间发展显著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县域经济仍然是制约城市经济发展潜力和全省经济整体实力的“短板”。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系统的理论梳理,分别从区际相互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包含区际贸易和要素流动、从区际相互供给的角度提出包含技术转让和制度移植、从区际空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包含自然环境空间溢出和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传输渠道分析框架,并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证明上述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的客观存在。为了有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政策措施必须基于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各种传输渠道制定,确保发达区域对欠发达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益协调是保障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利益主体,其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及对区域利益格局的影响各不相同。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结构,三者形成了相互制约、良性循环的利益关联机制。有效推动区域利益协调,既要发挥政府作用,也要重视企业或者是以企业为代表的微观个体的作用和重要性,必须基于企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特征和关系结构,构建包含多元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的利益协调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定量测度产业转移是评估产业转移政策效应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术难点问题。使用改进后的相对净流量指标测度方法,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空间层次上,对2009—2020年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共建两个阶段的省内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广东省内制造业区际转移始终存在,但“双转移”阶段的转移规模明显高于产业共建阶段。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际转移在方向、规模、演化路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均未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演化趋势。3种制造业产业类型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小,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居中。在四大区域中,粤北产业转移效应最为明显,是接受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区域。建议通过完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利益激励机制避免政策效应衰减,并通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姜文仙 《江苏商论》2014,(12):71-76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2-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均经历了逐步增大继而略有缩小的发展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佛山对比,江门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突出,并且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构成江门总体差异的主要力量。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需要着力关注江门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概念认识上仍有分歧,评价研究欠深入,对策研究不系统,机制研究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存在泛化,与区域发展、区内发展、可持续发展相混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1982—2013年,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均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邻居发展水平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邻居发展水平每增加1%,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增加3.621至5.552个百分点。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香港经济增长对大陆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正向促进效应,而澳门经济增长在长期对大陆具有弱负向效应,短期则呈现弱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企业纷纷抢潍内地零售业市场。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大多数外资企业都非常重视零售网点的选择与布局,他们登陆圈地,设点布局,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区住选择特征和布局规律。  相似文献   
9.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的逻辑联系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并解读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直被忽略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问题,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治理机制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强调通过各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学术定义及实践认识,本文识别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区域经济系统整体保持高速增长.利用Moran I系数、基尼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作为衡量指标,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算了广东省1995-2010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九五”计划初期至“十一五”规划末期,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从1996年的比较协调发展阶段到2010年进入良好协调发展阶段,表明广东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