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竞争更为激烈,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涉足不熟悉的新风险领域,其所面临的遭受财务损失的各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信用、市场、操作等各种风险并存,这就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积极推进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变革,构建整合统一、结构合理、全流程覆盖、全员参与的全面分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水平和能力。笔者认为,商业银行重点应从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流程、风险测度和经济资本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文化建设等方面推进风险管理变革,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转移(CRT)创新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2010年末我国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更强化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有文献主要研究CRT对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视角较为单一,同时采用的实证方法多为事件研究法和常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法,很难解决遗漏变量、内生性等计量难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论证CRT对银行个体经济行为、银行个体风险以及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衍生品创新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个体的风险,但同时引致银行增持高风险资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银行系统风险增加。本文建议,因信用衍生品创新在降低银行个体风险的同时引致银行系统风险增加(即beta系数增加),而beta系数增加与顺周期性增强相对应,故我国应在进行信用衍生品创新的同时实施巴Ⅲ协议,强化逆周期监管,消除金融创新负的外部性,凸显创新价值,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