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姓咋理财     
小田 《珠江经济》2000,(12):36-37
  相似文献   
2.
日前,土耳其境内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禽流感传入我国,保护畜牧业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业部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禁止从土耳其直接或间接输入禽类及其产品。  相似文献   
3.
近代江南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田 《中国农史》2002,21(2):79-86
遍布江南的乡村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消费偏好、交易行为和利益分配三个侧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缘于特定的社区亚文化,传统的庙会消费偏好,构成为不合理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阻滞着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生成。近代乡村庙会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相扣联,具有经济理性而又无助的农民在庙市上的交易行为,是其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所作出的艰难选择。以庙市来枢纽家庭手工业品的农民,深受此类原始短期地方市场之害,而与其它利益既得阶层形成的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4.
近代江南庙会经济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以来,江南庙会日臻成熟,逐渐定型。近代江南,庙会遍及主要村镇,活动的时间、地点约定俗成;祭扫酬神花样翻新岸富多彩;交易兴旺,百货咸集,琳琅满目。庙会成为江南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盛大集会,本文拟就其经济问题作~初步探讨。顾颌刚先生儿时生活在苏州,后来到了北京,他在研究北京城西妙峰山庙会时,与当时盛行于南方的另一种形式的庙会——迎神赛会进行了比较:“赛会是南亢好,因为他们的文化发达,搬得出许多花样,而且会得斗心思,一个地方有了几个赛会,就要争奇…  相似文献   
5.
沸腾了,不眠之夏 沸腾了,万户千家 问礼花:为什么如此精彩 绚丽苍穹,星空灿烂如画 问泪花:为什么格外晶莹 夺眶奔放,流下长长牵挂 可记得刘长春报国雪恨的征战 可看到新中国繁荣复兴的规划 漫漫风雨途程,何惧霜欺雪压 多少年的理想,多少年的期盼 多少载的追求,多少载的奋发 笑语频传:此一时刻终于变为佳话 多少代的搏击,多少代的冲刺 多少辈的攀登,多少辈的拼打 鼓掌致贺:此一时刻终于成功到达 沸腾了,都市乡村 沸腾了,锦绣中华 问北京:国歌嘹亮地奏响 是自豪歌唱中国人民的自信吗 问华夏:国旗高高地飘扬 是骄傲展示今日中…  相似文献   
6.
<正> 在太行山的南端,有一座新型的城市——山西省晋城市,与这座城市有着同样经历的晋城市汽车出租公司已成为闻名遐尔的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颗新星。短短五年内,他们从无到所,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现在已成为拥有350万元固定资产,50部各种类型汽车的中型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先进企业。担任公司经理的闫小林也荣获了“山西省优秀青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的庙市对于乡村社会经济生活关系甚大,但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庙市的一些基本特点没有得到很好地说明。本文以方志为主要资料,分析了庙市不同于一般市场的特质,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由庙会而发生的庙市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附着性、独立性、神圣性。  相似文献   
8.
小田 《中国农史》2003,22(2):65-71
作为新的史学范式,社群视野对于乡村史研究尤为重要和迫切。这表现在:植根于自然空间与主体行为统一体中的社群,是乡村社会特质的独特体现;在此首属群体内,主要史料形式呈现为“仪式话语”和“口头传承”,深度解读这样的史料只有在“田野工作”中才能完成,此为研究对象的内在指向。纵观乡土中国的变迁历程,内发于社群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制度传承,赋予现代乡村发展以特色内涵和实践导向,这是研究对象的历史规定。就史观和方法而论,既已将乡村社会纳入社会史范畴的“整体史观”,缺乏“多因素综合”的现实性,亦难以重构社群历史情境,人类学的“社群整体现”则可以提供有力的深究工具。全面地看,乡村史研究的社群视野与“社会”全景考察各有所长,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9.
近代江南,农民负担沉重,甲于全国。田赋正课外,附加税目庞杂,苛捐杂税不断。赋税占农民总收入比例颇大,且负担很不合理。地租以高额实物地租最为普遍,常常侵渔农民的必要劳动成果。在永佃制下,租额表面较轻,实则相当苛重。商人的盘剥,对于农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不适度的农民负担,影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阻滞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蛀蚀着社会稳定机制,成为社会、政治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