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亟待解决王中新,曹双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和行为的大量发生,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尤其是对10多年来改革成果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构成了严重威胁,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对此,国家把查处国有资产流失大案...  相似文献   
2.
行政支出预算是政府公共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保证。但是。目前我国行政支出预算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差距较大。需进一步加大各项财政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1986年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提出,要把财政部改为经营管理部。这对财政部门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足以证明,原有的财政分配模式在新的经济体制面前,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搞活大中型国营企业的思路,有必要进行新的选择。承包制本身尤其是目前的承包不能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与农村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相比,绝不是对其的衍生。如果说两者有共同点的话,那只能说是国家通过契约或合同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或手段。从本质上讲,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独立性”上,而目前对于大中型国营企业,正是在其“独立性”无多大进展的环境下实施承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足以使承包企业本身陷于矛盾与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认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并不是基于克服放权让利所产生的弊端,而是基于企业改革、两权分离的经济过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分两步走:第一步将目前行业或企业主管部门从政府系列中分离出来使之变为经营性公司,第二步是建立和实行企业法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范围以兼并、破产、收购为代表的资产重组趋势的出现,标志着世界经济已进入了新的资本积聚阶段。17年来的改革成果和经验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产权流动与重组的选择,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改变低效不合理的存量结构,在资产流动、重组方面,通过多种(诸如股份制改组、改造、联营、兼并、合并、出  相似文献   
8.
唐金虎  曹双进 《财贸经济》1990,(5):35-37,31
我国财政从1979年到1988年实际发生赤字1654.17亿元(不含债务收入,即硬赤字),平均占每年预算收入的11.28%。从动态来看,我国财政赤字占当年预算收入比重由1979年的19.3%降到1981年的9.7%,1982年再度上升,到1985年降至最低点,然而在经历了“N”型发展过程之后,1986年再度回升,到1988年达到高峰(占12.2%)。财政发生这上千亿元的亏空,大部分是依赖于外债(且不说内债)来弥补的。一旦失去了赤字赖以生存的“支柱”,引起的连琐反应境况则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