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虽然美国制造业的产出、就业、贸易赤字等指标有所恶化,但并不能据此得出美国制造业完全衰落的结论,事实上,从某些角度讲,美国制造业的实力依然非常雄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制造业成为美国政、商各界热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31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正式调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方式,并以此重新修订自1929年以来的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调整依据是《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SNA2008是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牵头制定的国民经济统计标准,是对1993年版本的修订,涉及诸多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上的变化,但将技术、知识、智慧、创新能力等无形生产资产资本化,无疑是其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把中国的高储蓄归因于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即传统上中华民族崇尚节俭,中国居民缺少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另外,也有不少人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住房制度改革后居民的购房需求以及对子女教育支出的预期、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都使中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大大增加(如:齐天翔,2000;于永胜,2003;施建淮、朱海婷,2004)。中国储蓄率为什么居高不下?本文试图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寻找答案。一、…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关于这一定义,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认识。 一是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角度进行描述。现代企业制度是关于现代企业与社会、企业法人、股东、政府等之间关系调和的概括,属生产关系范畴。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存在的客观条件。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制度束缚了生产力,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转换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的总供给函数所作的形式化理论论证和利用新数据所作的计量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大致合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预言;上一年与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都为零时,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约为9%;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多数计量检验显示,上一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贸易弹性的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讨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一般认为汇率升值会引起出口价格的上升,本文指出如果考虑进口价格对出口价格的影响,那么出口价格的变动幅度将小于汇率的变动幅度,因此在讨论贸易弹性时有必要区分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这两个概念;在介绍了China_QEM①模型中的贸易模块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相互作用机制之后,阐述了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水平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政策模拟,对我国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给出了定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2001~2012年中国分省份月度经济景气同步指数,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省经济周期与全国的协动性。发现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与全国经济周期高度协同,而西部省份与全国的协动性较低,这种协同性取决于各省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因素;尽管各省经济景气存在局部的地理外溢性,但区域集群层面上的经济周期现象并不明显;从时序上看,中西部某些省份的经济波动滞后于全国。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地区经济形势监测、制定地区差异化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