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确立了一套评价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系统工程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判断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量化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再斌  匡霞 《财贸研究》2003,14(1):26-32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上一种典型现象,国家虽然多次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效果很不理想,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本文试图证明正是由于中国金融制度自身的缺陷,即使在外部政策变量的诱导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也无法避免。这种配给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理性行为,更多体现了商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运用ARMA模型对市场收益率序列和波动率序列去掉序列的线性相关,然后运用BDS检验法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收益率序列和波动率序列是否具有非线性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股价运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拒绝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4.
品味QDII盛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再斌 《新财经》2006,(6):106-107
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第5号》的公布,宣告QDII正式起航。A股市场对此“利空”消息仅做出了象征性反应,股指在调整了短短一个交易日后,便头也不回地冲向1700点。QDII出海不仅是内地资本市场走向国际的大事,更是我国资本项目逐渐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QDII向世界宣告:中国资本将放开手脚,走进全球每一个值得投资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上海、北京、深圳三大城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定位应该具有层次性。上海可以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完备的全能型金融中心,北京可以建设成为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信息处理和政策制定中心、银行批发业务中心,并发挥对环渤海经济圈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功能。而深圳则应该利用其与香港邻近的优势发展成为珠三角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6.
股票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再斌  匡霞 《财贸研究》2004,15(3):61-67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分析了股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运用 1 994年到 2 0 0 3年的季度数据 ,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 ,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性条件与主要差距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总结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性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目前的金融发展状况,通过对比,找出上海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政府隐性担保机制是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的基础,也是市场风险聚集的根源。这种隐性担保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造成市场主体过于追求市场隐含的政策性租金而忽视对市场价值体系的培育与发现,造成市场事前筛选和事后监督机制失效,使投资者决策面临更加不稳定的环境,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不仅仅体现在市场的强烈投机气氛,也体现在市场价格的泡沫成份和证券经营机构的资产恶化。与此同时,市场信任危机的蔓延正威胁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单纯的权力制衡无法解决国有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管理腐败和运行低效,相反,权力制衡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治理低效的根源,对此,应通过决策权的重新配置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