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林广 《企业导报》2015,(3):131+13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已经由国内人力资源转向国际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内涵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是国际企业人力资源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将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强调消除文化差异的消极影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落后的管理理念、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为了有效提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借鉴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员工的职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考评制度,将企业文化的建设放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位置,从而实现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政府扶持对企业创新投入和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现有研究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刻画变量之间时变影响关系的TVP-SV-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扶持、企业创新投入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扶持对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以直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也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创新投入间接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上述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具有顺周期和正反馈的时变特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程度的加深,影响效果均不断增强.文章还旨在发挥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即应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的窗口期,发挥政府的力量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符合转型升级方向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我国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符合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要,现阶段农村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经营困境和异化风险。推动农业经营体系变革,关键要建构内外联动的动力机制,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优化政策供给内容和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5.
构建包含农业、农村、农民与城乡融合现代化4个维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核密度估算法等方式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四大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全国及东、中、西与东北地区的核密度分布位置曲线逐步向右移动。地区内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地区间东、西部之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最大,中、西部之间差异最小。据此,应加强农村顶层规划设计,补齐基础服务供给短板;优化特色产业集群,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农村新业态模式,健全差异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