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5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网箱养殖斑点叉尾可显著提高水体生产效率,实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养殖实践中应切实把握以下技术。一、场地选择斑点叉尾是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21℃—26℃。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在盐度为1.4‰的水中仍能生活。因此,网箱饲养斑点叉尾成鱼,应在水质较好的水库或湖泊中进行,在洪水变幅不大流速平缓的江河中,也可饲养。选择水面开阔,风浪较小,水深8m以上的区域安置网箱。二、网箱安置网箱排列分布的方式较多,要因地制宜而定。一般采取工作浮桥居中,两旁分布网箱的方式,操作管理较为方便。网箱用聚氯乙稀材料,…  相似文献   
2.
3.
<正>一、深水无土网箱养鳝深水无土网箱养鳝,一般是在水面宽阔、水位较深的水域中套箱。网箱沉水深度为70cm左右,网箱底部完全无土,黄鳝完全栖息在箱内水生植物浮排上。其优点是:黄鳝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缺点是:清残困难,越冬易遭冻害。  相似文献   
4.
林易  陆露 《农家之友》2004,(11):35-35
围网养鳝,是在稻田或地势较平坦的浅水中,用网片围成一定的养殖范围进行养鳝,它适宜于大范围、大规模的黄鳝养殖生产,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半人工、半野生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省工、省投资,每1000平方米面积,当年投放500公斤鳝种,翌年10月便可收获商品鳝2000~3000公斤。按低等产量,中等售价计算,并减去所有成本,2年即可获纯利3.5万元以上。现将围网养鳝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鳝种来源鳝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工繁殖培育鳝种;二是市场收购;三是捕捞天然鳝种。二、鳝种选择迄今为止的科学研究表明,黄鳝是合鳃科中惟一的一个品种。然而,在养殖实践中发  相似文献   
6.
红烧田螺罐头风味独特,很受消费者欢迎。其加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一、鱼苗培育比较理想的高标准鱼苗池为长20m、宽 3m、深1m-2m、比降2%的条形池,池的浅水端设进水闸阀,深水端设排水(兼排污)闸阀, 进、排水口均安装牢固的丝网拦栅,注排水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地都利用水库、湖泊、溪河等大中水面不投饵网箱养鲢、鳙鱼,获得成功的已有不少报道。但如何利用大中水面不投饵网箱养鲟鱼、白鲫等名优鱼,目前报道甚少 从食性和习性看,鲟鱼、白鲫与鲢、鳙鱼较为相似,因此是天然网箱养鱼的理想替代品种。2001年起,我们分别在当地水库、溪河进行鲟鱼、白鲫不投饵网箱精养试验,结果表明:单箱投入仅比鲢、鳙箱多110元,而收益却高出730元。同时大中水面不投饵网箱养出的鲟鱼、白鲫无污染、无公害,堪称绿色食品,其肉嫩味美,与自然河流的鱼类味道等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现将其精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野生条件下,黄鳝密度小,对生态环境选择余地大,除通过中间宿主易引起寄生虫病外,较少发生传染病。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尤其是规模化池养,由于鳝种分别来自各地,又经多次运输,从而使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扩大。加之受高密度饲养和水质恶化等多种  相似文献   
10.
鲴鱼为鲴亚科鱼类的总称,是普遍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的一种中小型食用鱼,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圆吻鲴,黄尾鲴和银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鲴鱼适应性强,生长快,易捕捞。其含肉量高(内脏仅占体重的8%-12%),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鲴鱼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扬。因此,研究和总结鲴鱼的人工繁殖,继而开展鲴鱼的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鲴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选择可在冬季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