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2014年云南和内蒙古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不同流动模式下流动女性的就业前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发展对女性就业具有阻碍作用,单身女性就业概率最高,半家庭式流动女性就业概率居中,举家式流动女性的就业概率最低.此外,随迁孩子数量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在流入地每增加1个孩子,女性就业概率降低18%左右.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过程中,女性流动人口不仅面临着巨大就业竞争压力,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流动女性就业劣势可能会随着流动人口长期化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流入居住时间每增加1年,就业概率大致提高3%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昆明市为例,基于父母接送孩子(包括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和教育辅导关照度的差异情况,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昆明家庭两性的分工情况。提出了合理家务分工应是男女共同分担,夫妻默契配合共同完成家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泰安市农村老年人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农村家庭的子女外出流动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不是特别明显,这与现实生活不太吻合,深究其因在于很多老年人不愿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情向外人表达;相比而言,子女外出流动对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影响比较明显,这与女性老年人比较善于感情的流露和表达有关.总体上,子女外出务工经商一方面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改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劳动负担和生活照料任务.从代际的经济互动来看,子女外出流动行为对是否给其父母钱以及给钱的数量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反过来父母给子女的经济支持却不会受到子女外出状况的影响,这反映了代际经济互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代际的情感互动来看,子女外出虽然明显减少了亲子之间面对面的互动频率,但多数老年人依然认为自己与儿女的感情非常好,并不会因此感觉不亲近或不孝顺,这反映了血缘关系在我国社会关系网络纽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城市青年的地域通婚圈作了研究。人口迁移流动经历对城市未婚青年意愿通婚圈和初婚青年现实通婚圈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城市独生子女的通婚圈明显比非独生子女小,但通婚圈不会因兄弟姐妹数量的增加而扩大。从通婚圈角度看,"二孩生育"政策应该成为我国生育政策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预测,通过对比2011-2015年期间的实际人口数据和预测数据得出一个修正系数,并以此为参照将2016年的人口预测结果进行适当地修正作为人口预测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云南自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将在5年后的时间达到人口出生高峰,此后人口增长趋于减缓,并在204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劳动力人口规模在2026年以前持续增长,此后开始下降,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增加.“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速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还需从社会制度层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带来的短期出生人口高峰,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扩大了城市就业空间,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职工在事业发展方面可能会受到明显的阻碍作用,育龄女性劳动者完成生育后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择业,女性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权TOPSIS和GIS的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空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实力水平、投资消费水平和人民富裕水平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分析比较2000—2010年重庆市县域经济指标权重和县域发展水平的变化,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重庆市县域经济发展格局进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结果表明:指标权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重庆市县域经济呈现显著的两极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中高值聚类显著性更强,空间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热点分析显示,重庆市县域经济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为全区的热点区域,东北翼和东南翼发展滞后,同时东南翼发展速度较东北翼快。最后,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熵权TOPSIS法在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及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