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几年,上海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与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关。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与产业知识基础和制度发展相匹配。基于该理论,对上海区域创新体系、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现状进行剖析,得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与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类型和制度营造不匹配等问题。最后,提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与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国内外很少学者从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对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文章主要把创新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地理纬度,一类基于物理维度。并对其中的典型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三重螺旋模型和部门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不足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内在动机,积极与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作为中介变量在创新气氛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创新气氛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使用对于市场风险的作用。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收益,既没有加剧市场的整体风险也没有加大市场的系统风险,说明我国财政部推动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并未在金融危机期间助推市场风险扩散。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命题已被普遍接受.然而,以往文献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文章提出要素流动成本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和模型来研究二者关系.结论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本质上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及其变动率,关键手段就是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政府以创新基金、小巨人基金等形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直接资助。但是,研究发现,在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由于政府直接资助金额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额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口,导致政府资助效应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为提升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助效应,本文建议调整政府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直接资助力度,将部分直接资助的财政资金转变为贷款担保再保险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与示范带头作用,撬动与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去,以弥补政府直接资助金额与企业所需资金额的巨大缺口。  相似文献   
7.
数字内容产业具有衍生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可再生等特点,因此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现阶段三网融合的发展为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支点,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三网融合新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发展之中,远未成熟,在理论上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新课题。因此,文章希望通过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以往研究的一些不足,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为相关研究者、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上海市1992年~2009年的GDP与上海市技术转移的数据,对上海市经济增长与技术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上海市科技专利授权数、专利交易金额对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对科技的研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Barro&Lucas理论为基础,巧妙地构建了养老保险基金最优财政投入比例的回归模型,并用上海市的实际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证明了序列的二阶平稳性,并对构建的VAR(2)的模型进行了滞后期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最终找到了上海养老保险基金财政最优投入比例。这种研究方法已经由此得出的结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大中城市,每逢节似日商家都爱打出“卖100送50”(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为“买二送一”)的优惠招牌。一般人会认为商品打对折,一定会得到很大实惠,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厂商从其价值创造最大化出发,推出客户每买100元金额的商品,赠送50元的优惠券。假如你购买了280元的商品,根据“买100送50”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