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提高国际化水平是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面临的重大问题,外来者劣势的存在是导致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混合研究的设计探讨了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外来者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应对战略。以两家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构建国际化企业应对外来者劣势的战略选择框架, 发现制度距离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外来者劣势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124家中国跨国企业的数据发现:外来者劣势背景下,国际化企业应该选择制度主导型战略以获取东道国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性认知;制度主导型战略除了能直接促进企业获得东道国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性认知,还能有效降低企业面临外来者劣势不能获得东道国合理性认可的障碍;绩效主导型战略则不会显著改善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  相似文献   
2.
作为顾客参与创新的目标消费群体,第三方消费者如何评价顾客参与创新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探讨了顾客参与创新对第三方消费者的影响。通过三组实验发现,顾客参与创新会显著促进第三方消费者对产品创新性的感知,这种创新性感知受到第三方消费者对参与创新顾客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同时,第三方消费者与参与创新顾客的关系紧密性以及参与创新过程的透明度会调节顾客参与创新与身份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第三方消费者对顾客参与创新成果感知创新性的评价。其中,第三方消费者与参与创新顾客的关系紧密性越强,其对参与创新顾客的身份认同度越高;顾客参与创新过程的透明度越高,第三方消费者对参与创新顾客的身份认同感越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基于演化理论的生物学隐喻—遗传、创新突变和选择机制来探讨营销组织对环境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目标理论为基础,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消费者对混合产品的评价存在两条路径——目标启发效应和目标稀释效应:当混合产品的基础产品是典型产品时,添加目标一致附加功能评价最好;当基础产品是非典型产品时,添加目标不一致附加功能的评价最好;当同样是添加目标一致功能,消费者对以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评价,要高于以非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的评价;而当同样是添加目标不一致功能,消费者对以非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的评价,要高于以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合理性理论视角的来源国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制度理论中的合理性理论视角,对来源国效应进行了剖析,认为来源国效应本质上是通过合理性感知这一中介机制来发挥其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的。消费者会分别基于来源国的绩效和制度形象形成对实用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两种判断,进而决定采取何种态度或行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绩效行为和制度行为来发展提升其来源国合理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