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到非农领域就业。因此,统筹城乡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何谓“1小时经济圈”?它主要是指:以工业园区或各类用工企业为核心、依托农民现有的主要交通工具,以1个小时的通勤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圈,以这个圈为基本的工作、生活范围,在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在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下,逐步形成一个具有明显的县域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规模经济发展竞争优势的经济区域,以实现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最终完成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庆尊 《中国就业》2008,(11):50-5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时期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吉林省而言,进一步发挥吉林省的后发优势,不简单重复他人走过的道路,通过跳跃式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我省劳务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农村“零就业家庭”是指辖区内为农村户籍的家庭中,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在一年内本家庭劳动力年龄段的成员中无人外出务工或在二、三产业就业的纯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农村就业问题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就业部门努力从农村转移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该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突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