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目标:研究了养老保险缴费的收入分配效应,并针对2005年养老保险改革研究其政策效应。研究方法:采用微观调查数据构造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替代率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在收入再分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养老保险缴费对收入差距存在逆向调节作用。在2005年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养老保险缴费的逆向分配效果得到一些改善。机制分析表明,养老保险缴费存在累退的性质,相比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的边际缴费率更低,这直接导致了缴费率对个体劳动收入的“逆向分配”效应,从而降低了养老保险整体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研究创新:探索了养老保险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了养老保险缴费影响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研究价值:为我国推进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政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之后,技术进步带来人力资本需求增加,引致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性别收入差距缩小,对生育率产生负向影响,构成了人口转型的理论取向。考察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机会成本效应。表现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造成女性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生育意愿降低。二是“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即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引致生育观念发生转变,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非子女数量,使得子女教育投入增加,生育意愿弱化。最后,基于生育率伴随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而下降这一规律,提出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要求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