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箐 《农业经济》2018,(2):106-107
本文从区域入手,就不同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和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最终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产生的减贫效应最为强烈,西部地区的贫困群体具有显著的脆弱性,然而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减贫效应比中部地区要高,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的减贫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再就业成为了重要的议题。虽然低龄老年人在再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健康问题、技能过时和缺乏培训等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但低领老年人经验丰富,促进其再就业,对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和职场适应等举措,提升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促进其与社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企业表现出强烈的扩张冲动。鉴于转轨时期政府对企业生产决策有重大的影响,仅从企业自身考量不能全面解释企业扩张的冲动。文章在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中考虑了政府因素,并构建模型分析政府对企业扩张的影响。政府官员对产出和企业规模的强烈偏好使企业将产出引进目标函数而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致企业规模高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规模,过度扩张。随着转轨过程的深化,政府应停止干预企业微观运行的行为,转而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箐  高峰 《山东经济》2010,26(5):41-47
"腐败—发展"悖论普遍存在于东亚国家,即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大量的腐败并存。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腐败有效论;二是有组织腐败遏制了腐败对经济的消极影响。结合有组织腐败理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情形,提出不能忽视腐败,主张通过调整实际权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意识到的是,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鉴于腐败在实证中的重要影响及理论的不完善,有进一步研究东亚地区腐败现象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王箐 《中国外资》2013,(2):235-236
所谓农民工的就业代际差异是指不同代农民工之间在就业水平、能力、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分化和差别。当今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农民工由于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而具备了显著不同的个体人格特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等自身特点,加之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完全平等的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尚未建成,养老、工伤、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欠完善等社会因素,使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处在极度不稳定的就业状态。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方面所存在的代际差异问题有重要意愿。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立医院现行的医生激励机制难以有效激励医生合理医疗。依据赫希曼(Hirschman)的"退出-呼吁"理论,文章首次构建博弈模型分析患者呼吁在约束医生行为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患者退出对医生行为的影响。当二者成本较低时,患者退出和呼吁能够约束医生合理医疗。但随着患者退出和呼吁成本的提高,上述机制作用下降,直至完全无效。此外,患者退出有利于正面激励医生。文章围绕降低患者的退出和呼吁成本,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入手,重构医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箐 《商业时代》2012,(22):10-11
城市化、国际贸易、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关系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否相符?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理论与实证分析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我国城市化和国际贸易是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和城乡经济融合的,但是从当期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和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非常明显。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化是偏离均衡结果的。因此,不能因为城市化和国际贸易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就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或者数量指标,也不能因为现在的城市化和国际贸易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有拉大作用就限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箐  魏建 《经济科学》2012,(1):115-125
利用我国2006-09年省级层面的数据,分析医院市场竞争与医疗费用和质量的关系,医院市场竞争能够降低医疗费用,改善住院质量。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相对规模和效率的竞争在降低住院费用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医院绝对数目衡量的竞争能有效降低门诊费用,但改善门诊质量仍需相对规模和效率的竞争。鉴于竞争在我国医院市场有着较好的作用空间,建议我国进一步取消营利医院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根据医疗服务的特点和患者的偏好推动医院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险对医疗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医疗市场上,医疗保险能否实现改善医疗质量,保障居民健康的政策目标有待探讨。理论分析表明,患者参加医疗保险能够降低患者的治疗时间,且患者自付比例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如果医院进行实质竞争,医疗保险能提高医疗质量,且患者自付比例与医疗质量成反比。基于省级数据,对社会医保的实证检验证实了该理论结论。健康险的发展能够改善医疗质量,但限于其发展阶段和特点,还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箐 《企业经济》2012,(7):179-181
我国公司治理中一直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而对于规避这一弊端的讨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引入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持股股东,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制衡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单方面控制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司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