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荣成市审计局1986年就在全国较早启动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切实抓好“审前调查”、“实施审计”和“审计评价”三个重要环节,是搞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所在。一、抓好“审前调查”环节,打好审计基础一是围绕职责范围和任期特点开展调查,掌握审计对象的特殊性。搞好审前调查是实施正确审计的重要前提。在审前调查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听”、“看”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调查了解其所在单位的自然优势、经济状况、资金分配使用结构等任期特点,对不同职务的审计对象还要确定不同的调查内容,以提高审计时效。如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围绕预算、收支计划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收支两条线”情况、资金使用的绩效情况开展审计调查,确定具体的审计内容;对乡镇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根据乡镇工作涉及的行业多、门类广(招商引资、出口创汇、民营经济、城镇建设)的特点;敏感问题、热点问题较多(农民负担、招待费等利益纠纷)的特点;经济决策相对独立(有独立的资金支配权和项目决策权)的特点;资金运用效果较为直接、直观(小农水、农业开发、扶贫等资金直接拨付使用单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原由“绩效审计”是一种将经济监督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对经济活动的节约、效率和效果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的审计方法。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我们认为就是对成绩、业绩、效率和效益的审计。按照国内外公认的解释,“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绩效审计”的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的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1、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国家审计起源于古代西周,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当时在中央政权设置的“宰夫”官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其后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