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8篇
贸易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银行效用为中心的存款保险制度在一个转型的社会制度中具备存在的条件,本文论证了这种可能性;同时,文章首次讨论了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了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下最优存款保险费率、最优存款保险的总量范围、最优存款保险的种类安排等的决定方法,构建了银行导向的存款保险的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2.
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分析技术,考察1952-2001 年间中国的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流通中货币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不同的检验程序的一致结论说明这种协整关系是相当稳健的。进一步地, 误差修正模型显示通货存量是导致物价变动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同货币数量论是一致的。我们的结果还表明,价格偏离均衡的部分大约三分之一会在一年之内得到调整。本文结论意味着尽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价受到严格控制,货币数量论思想仍可作为解释中国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的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鼓吹人民币应当升值的政客和商人嘴里并不缺乏经济学理由,但事情果真像他们描述的那么美好吗?  相似文献   
4.
赵留彦 《经济学》2006,5(4):1197-1218
利用新菲利普斯曲线,本文设定包含通胀与产出的非观测成分模型估计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通过卡尔曼滤波平滑推断程序,季度通胀和产出均被分解为互相独立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估计结果表明,二十年来我国的潜在产出变化相对于传统HP滤波结果更为平滑,其近似呈线性增长。这意味着我国产出特征可通过简洁的趋势平稳过程来描述,而Nelsonand Plosser(1982)以来普遍采用的单位根过程未必是刻画我国产出的最优模型。核心通胀率推断还表明,1998--2002年间的通货紧缩并非如物价指数下降表现的一样严重。  相似文献   
5.
通胀预期与货币需求:实际调整与名义调整机制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存量调整机制一般可分为两类设定方式:实际调整过程和名义调整过程.在实际调整机制下,预期通胀对货币需求没有独立的影响,而在名义调整机制下,通胀预期自然成为货币需求的一个解释变量.通胀预期在货币需求函数中显著可能并不意味着通胀预期直接影响了货币需求,而是表明了部分调整机制的误设.本文根据预期通胀率在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显著性,比较了货币持有量名义调整和实际调整机制假说对我国的解释能力,认为名义机制比实际机制更好地描述了中国的经验.我们在一个状态空间中联合估计预期通胀以及货币需求方程,避免了传统"两步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这对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粮价与通胀     
赵留彦 《中国海关》2010,(12):41-41
如果粮价上涨的根源是货币泛滥,从政策层面来说,企图通过稳定粮价来控制通货膨胀,便是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不会因为行政性的价格干预措施而消失,只是会改头换面后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9.
赵留彦 《中国海关》2011,(12):75-75
改变土地供给的垄断局面才是抑制房价的根本措施,限购令只是暂时压制需求而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公司盈利分解为持久盈利成分和暂时盈利成分,考察了两类盈利冲击对股票价格的效应。尽管盈利的暂时冲击和持久冲击对股价的最终影响完全不同,然而在冲击发生之初,投资者并不能清晰地对二者加以区分,因而股价对两类冲击作出的反应程度相似。这种反应模式与不完全信息假说一致,却不同于理性预期下现值模型的预测。由于持久冲击的初始效应长期持续而暂时冲击的效应很快衰减,暂时冲击便构成了股价波动的主要来源,这解释了经验中常见的股价均值自反现象。另外,我们发现股价对于暂时冲击具有明显的过度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