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8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收超额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税收超额负担是税收效率分析的核心,它可以借助于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及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应更关注征税引起的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我国现行主体税种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各种市场资源配置的均衡条件,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产生了超额负担。  相似文献   
2.
从经营流向所有的利润流量,与利润流向的方式、渠道相关。现对其已经有了承包斜、股份制及租赁制的尝试,但它们都存在着本身所同有的以及在中国国情条件下所特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中国税收流失规模估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地下经济还是公开经济都存在税收流失问题.本文采用一定的方法分别对我国1982-2002年间地下经济和公开经济的税收流失规模进行了估测.从税收流失的规模角度看,我国税收的汲取能力比较弱,蕴涵着很大的税收风险.减少税收流失应作为税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税收流失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春虹 《当代财经》2003,(12):22-26
博彝论是一种关于行为主体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税收就是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在一定的税收法规和税收管理制度下所进行的博弈,税收流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税收领域的博彝结果。将博彝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应用于税收征纳行为分析中,从博彝局中人、博弈局面、博彝规则等方面对征税的委托人国家、征税人、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目的在于更加全面地对征税人和纳税人的征纳税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并规范其征纳税行为,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和纳税服从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税制次优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累托最优效率是建立在一些抽象的假设基础上的;没有垄断、没有外溢或外部经济效果等。这些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是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寻求次优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配置中扭曲因素存在的条件下,政府按次优规则课税比按最优规则课税有可能达到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次优课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一、内蒙古牧民、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总体描述 (一)内蒙古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绝对水平上看,1978—2008年间内蒙古牧民、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持续在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纳所得税的影响方向不同,所以企业要准确了解不同的折旧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济学学科下设置财政学本科专业的同时仍然有必要设置税务本科专业,主要缘于:"税务"的深刻内涵与广泛的外延已经不能充分包涵于财政学专业中.设置"税务"本科专业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应用经济学学科高品质、金方位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中国和区域人才需求规律,体现高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同时也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对接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税金对企业利润最大化决策的影响根据决策理论,企业在短期内进行均衡价格和产量决策时,无论在任何市场结构下都遵循着边际收入(MR)等于边际成本(MC)的原理.也就是说,MR=MC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在任何市场结构中寻求企业获得利润最大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就是求MR与MC相等时的产量和价格,并未单独考虑税金因素,结果导致决策失误.事实上,税金在企业均衡价格和产量决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不容忽略的因素.对企业而言,税金和成本因素一样都是企业利润的抵减因素.  相似文献   
10.
如何改变国有企业现状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多的共识,已经有了许多共同的思路,但在实施、协调各种政策措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避免闯入以下十个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