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9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现代化并不只意味着技术变革或技术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制度变革或创新。许多人对农业现代化概念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相关的技术变革或创新,而对所必需的制度变革或创新认识不足。许多地方恰恰是因为制度变革或创新不力或滞后,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销加产一体化中的﹃龙头﹄企业经营机制□陈孟平李兴稼一、“龙头”企业形成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龙头”企业的发展过程,和农业销、加、产一体经营发展过程一样,应该是市场化过程。无论是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还是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的工商企业,他们之...  相似文献   
3.
4.
农民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对于农民来讲 ,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 ,亦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农地的转居农民 ,随着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将可能在生存、就业和发展等方面遇到困难。之所以如此 ,主要是因为用来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问题的现行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缺陷。为了弥补这些制度缺陷 ,在重新安排相关制度时 ,应当允许农民从农地非公共目的的转让中取得一定收益 ,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5.
城市农业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农业历史久远。 164 9年 ,德国亚琛市城内和城边生产的鲜活畜禽和鱼类对于城市已是必不可少的。在 19世纪的中国 ,也出现了城市农业。事实上 ,城市农业对于世界各国城市居民来讲 ,具有深远的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意义。参与城市农业的城市家庭的比例 ,从北美洲一些大城市的10 %到西伯利亚一些小城市和亚洲一些城市的80 %不等。城市农民的大量出现不仅限于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人口大部分已城市化的中国台湾地区 5 0 %以上的家庭也加入了农民协会。  一、城市农业的内涵   1.城市农业的定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UNDP)定义城…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原本是典型的农村活动,城市农业对于许多人来讲是新鲜的概念,通常也被理解为原始的、暂时的和不适宜的。其实,城市农业已有久远的历史。1649年,德国亚琛市城内和城边生产的鲜活畜禽和鱼类对于城市是必不可少的。在19世纪的中国,上千个大小城市出现了城市农业,事实上,城市农业对于世界各国城市居民来讲,具有深远的经济、生态、化和社会意义,参与城市农业的城市家庭的比例,从北美洲一些大城市的10%到西伯利亚一些小城市和亚洲一些城市的80%,城市农民的大量出现不仅限于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乡社会保障运行的系统分析缪青,陈孟平一、深化社会保障运行模式的研究社会保障的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能够给予社会成员以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也是防止两极分化,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京郊农业如何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着眼一体化的国内外市场,确立京郊农业的比较优势。就京郊而言,和除沿海发达地区以外的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土地和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如果京郊农业供应的不过是国内其它地区都能生产的质量一般、缺乏新意的大路货,如小麦和玉米一类的粮食以及普通的果菜等,那就会因亲素成本相对较高而不具有竞争优势(例如,据1998年物价管理部门的典型调查,按地区工价计算,北京生产小麦的成本为每502.37元,天津为48.14元,山东为47.04元,河北为41.89元,河南为45.30元;北京生产玉米的成本为每50公斤42.84元,天津为28.60元,河北为22.70元;济南为22.02元;北京生产大棚黄瓜的成本为每50公斤30.40元,天津为26.92元,济南为24.15元)。而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渐向全世界开放,和进口农产品相比,京郊农业在水果、和除禽类以外的肉类等农产品方面则具有一定的比较成本优势,因此,京郊农业应相应调整在国内市场上的目标定位,调整生产结构,依照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的经营理念,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和推广,重点发展那些国内其他地区不能生产或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始优质籽种、药材、芦荟和西洋参等,并酌情提高初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度,在生产加工、保鲜、包装等环节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以求形成他人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是如何支持农业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每个国家在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财政都程度不同地以各种方式支持或保护农业。借鉴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农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财政支农的效率,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亚太各发展中国家(地区)来讲,发展乡村工业的主要目的是吸纳大量的乡村剩余劳动力和消除贫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实施了在城市发展资本集约化的重工业计划,乡村工业的重要性没有得到计划制定者和决策者的普遍承认。后来的情况逐渐表明,大力发展城市大型工业对就业、消除贫困及其他社会经济目标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所以在七十年代初期,各国(地区)把发展的重点转向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乡村工业目前在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概念,但许多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根据本国的实际各自做出了定义,或大概地规定,少数国家至今还没有具体的定义。印度在1987年重新修定的“土布乡村工业委员会法案”中指出:“乡村工业是指座落在乡村地区(居民不超过一万人或某个特定数目的居民点)的任何工业;同时,在乡村工业中,每个工匠或工人的固定资产(工厂、机器、场地及建筑物等)投资不超过15000卢比。”南朝鲜规定:凡处在政府指定的若干“乡村工业小区”的一切工业企业均为乡村工业。总结亚太各发展中国家(地区)对乡村工业的规定和论述,我们可大概把乡村工业定义为:座落在乡村地区的、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的任何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