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时代的视角解读"迷惘的一代"这一美国历史文化的独特现象,海明威的创作思考与其所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相关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精神心境探讨了人类生存的迷惘和出路。  相似文献   
2.
独具一格的山水地理和异常丰富的人文资源为马鞍山建良好山水城市、创名牌人文旅游提供了绝佳的禀赋天成,但仍须整合城市人文资源,塑造并传播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教育就是引导和督促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要完成大学的教育目标 ,培养高素质人才 ,就必须创设良好的社会化环境 ,发挥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功能 ,加强教师的作用 ,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消除不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各种障碍与因素。  相似文献   
4.
水利风景区开发经营的负外在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利风景区开发经营中存在的负外在性及其产生原因,认为水利旅游资源产权不明晰、水利风景区开发管理者和游客的有限理性是负外在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水利风景区负外在性的对策:制定资源利用限额,合理配置资源;利用税费杠杆,调节企业的开发经营行为;深化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思想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一种文化资源,亦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或宗教研究者以朝觐、朝拜、传教、宗教交流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通过旅游得以实现,同时宗教文化又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日益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专项宗教文化旅游。对安徽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协调性、务实性、生态性和保护性等四个问题,还应走多元化精品化道路,开辟宗教文化旅游专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地吸引力,依托新载体,拓宽宣传渠道,同时开发体验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6.
塑造明确、积极的国家旅游总体形象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的软实力。中国国家旅游形象传播理应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关注焦点,应充分整合国内外跨文化传播研究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理论路径和学术范式,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这一课题进行理论挖掘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7.
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巨大的反差和冲突,从语言与文化对比的多重视角审视以颜色为代表的词语文化,有助于促进外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词语的领悟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且习语自身演变及其互动都实现着跨文化的传播。学习者应增加习语的文化意识,提高对习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皖南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已迫在眉睫,然而,现有学术研究却缺乏足够关江。基于区域旅游形象(TDIS)和整合营销(IMC)等理论,皖南旅游区须在旅游形象塑造、设计和推广方面加强区内外协同合作,构建并实施皖南旅游区旅游形象的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却隐藏着严重危机,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和瓶颈.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将其置于当前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使其纳入到中心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规划、建设和运作中,以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