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概况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发挥特约审计监督员作用促进审计工作全面发展□陶长春(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审计机关聘请特约审计监督员的目的就是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总要求,在审计监督活动中,充分利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 承包经营合同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签订是企业实现承包经营的标志。本文试图将承包制与承包合同结合起来交叉论证,以探索如何完善承包合同的管理。现状:选择与困惑承包制在1987年4月普遍推开以前,已经有了五六年的试点经验,如广东、吉林等地都较早地试行了承包制。试点经验一致证明:第一、实行承包经营制能有效地调动广大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增加后劲,为国家增加积累。第二、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经营权,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从深圳市来看,第一轮十四家以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为承包方式的工业品(集团)有限公司,1988年总计任期目标利润为18787万元,实际完成35452.61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84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兼并现象,1988年进入到一个高潮。被人们称为继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租赁经营责任制之后企业改革的“第三次浪潮”。到目前为止,企业兼并已遍及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全国至少有1500多家企业在竞争中被兼并。因此,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这一新情况。从法律角度探讨其存在的形式、特征及其管理方法,对于我们在治理整顿的大环境中正确引导和管理企业有着重要意义。一、企业兼并是企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它打破了“企业不能作为商品”的教条我国的企业体制改革,原先主要从如何理顺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考虑,而对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少涉及,因此缺乏企业间优胜劣汰、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机制,国有资产的存量部分长期处于僵化的沉淀状态。企业兼并的出现,突破了企业不能作为商品的教条,为搞活固定资产存量找到了一个途径。它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第一,为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提供了新机制。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探讨政府职能部门间接调控市场的手段或途径,完善科学的市场管理机制,成为搞活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重要课题。深圳经济特区创建动产拍卖市场的理论和实践,为改革开启了新的思路,也为全国的市场管理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参考模式。一、特区动产拍卖市场的创建与现行的管理体制1987年底,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从间接调控市场、规范市场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动产拍卖市场的倡议。次年,市政府正式确定委托市工商局负责筹建“深圳市动产拍卖行”。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