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灾的反思及对中国股市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以股市崩溃为导火索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给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借鉴和启示。文章在分析当时美国股市崩溃的原因基础上,比较了目前中国股市和美国经济大萧条前期股市的发展情况,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进而指出中国股市由于严重投机的存在而使股市泡沫较大,需要进行政策引导,实现中国股市非正常发展的软着陆,以避免由于可能的股灾发生而重蹈美国经济大萧条覆辙。  相似文献   
2.
产业升级视角下日本泡沫经济反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日本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基础研究的薄弱导致其产业结构从制造业向信息业升级失败,这使得其在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下所产生的过剩流动性失去产业投资渠道,最终必然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从而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所以,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过是经济泡沫产生和破裂的加速器而已。尽管中国目前的情况与当年日本有相似之处,但一些深层次的不同让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产业和产业链不同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却不尽合理,这种过分依赖自然禀赋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将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的问题,指出高等要素培育是改变当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结构的重要方面,同时认为政府在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方面应通过产业政策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产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扬再度引起人们对日本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问题的研究热潮。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将日本泡沫经济归结为日元升值和盲目乐观的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失误、金融体制缺陷下的金融自由化、制度因素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以往研究进行评论,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并提出应从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全新视角来研究日本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6.
全球已经发生了五次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浪潮的发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并购风起云涌,基于这个现实背景,在回顾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建立模型并运用美国数据实证分析,指出企业对未来的经济预期和一国所处的经济周期是影响并购活动发生的重要宏观因素.然后利用实证检验结论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国并购的宏观因素,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世界并购活动最活跃地区之一,并有可能引领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区域的生产网络正在形成,中国在这一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需进一步提升:在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重新审视生产要素的培育;通过跨国兼并与收购控制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提升我国企业在亚洲生产网络中的地位;通过干中学和国际生产网络的知识扩散,推动产品链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以股市崩溃为导火索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历史给中国经济发展更多的借鉴和启示。在分析当时美国股市崩溃的原因基础上,对目前中国股市和美国经济大萧条前期股市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惊人的相似。进而指出中国股市由于存在严重的投机,股市泡沫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政策引导,实现中国股市的“软着陆”,避免由于可能发生的股灾而重蹈美国经济大萧条覆辙。  相似文献   
9.
跨国并购比较优势论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完善生产体系的一种重要投资方式,以往有关跨国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国际贸易理论角度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对跨国并购活动的适用性通过模型进行论证,同时运用中国数据,借助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比较优势构成跨国并购的基础这一结论,进而从全球化的视角形成对跨国并购活动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态度。最后根据跨国并购比较优势论的实际经济意义,提出中国对待外资并购的相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鹿朋 《乡镇经济》2005,(4):57-59
一、电子商务与未来的对外贸易发展电子商务一诞生就以超常的速度发展,并给人类经济交往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式的商务交易模式,摆脱了展示柜与谈判桌,使商务交易变成了一种“点到点”、“站到站”的商业数据互动,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贸易成本。毫无疑问,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未来的国际贸易将会产生深远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传统贸易方式。传统的国际贸易在计算方式上于时间、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每笔交易从谈判开始到制单结束,所用的时间长,且许多方面存在障碍。而采用E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