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
1.
乔志华 《经济论坛》2006,(17):28-30
一、心理所有权的内涵 Pierce(1991)将对所有权的心理体验定义为心理所有权,即心理所有权是一种思想状态,是个人感觉目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或者目标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即“它是我的”)那种状态。心理所有权的核心就是拥有的感觉和与目标在心理上的联系。某人所拥有的就感觉是自我的一种延伸(Dittmar,1992)——“所拥有的(在感觉上)是‘我的’一部分”(Isaacs,1933)——所以心理所有权的状态就出现了。当财产在人的心理上扎根了,那么对个人来说,它就是“我的”。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所有权的内涵Pierce(1991)将对所有权的心理体验定义为心理所有权,即心理所有权是一种思想状态,是个人感觉目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或者目标的一部分是“他们的”(即“它是我的”)那种状态。心理所有权的核心就是拥有的感觉和与目标在心理上的联系。某人所拥有的就感觉是自我的一种延伸(Dittmar,1992)——“所拥有的(在感觉上)是‘我的’一部分”(Isaacs,1933)——所以心理所有权的状态就出现了。当财产在人的心理上扎根了,那么对个人来说,它就是“我的”。客观所有权和心理所有权尽管相关,但它们是不同的。首先,客观的所有权最先…  相似文献   
3.
目前员工持股制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产权安排的模式,然而对其有效性的争论也由来已久.人们在对员工持股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而使人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论予以解释.本文从员工心理所有权的角度来理解员工持股制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推动员工持股制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