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农村贫困格局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农村减贫的战略与政策。2020之后农村贫困的治理战略需要由长期以来的"扶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战略框架。2020之后中国减贫的战略目标将需要从过去长期以来通过制定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并继而努力超越绝对贫困标准,转变为通过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手段来缓解不平等为主要目标。2020后以防贫为主要目标的减贫政策应将现行所有的政策工具进行重新的梳理建立起相互衔接、互不重复、目标明确的新的减贫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互联网具有普惠性和亲贫性,个体使用互联网对其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群体上表现为互联网使用普及的平均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差距缩小效应。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016年、2018年三期的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普及对农村社区(村庄)平均家庭收入和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村庄内使用互联网家庭的占比提高不仅能显著提升平均家庭收入水平,而且会显著降低家庭收入基尼系数,验证了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当普及程度小于0.4时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具有随着互联网使用率提高由正转负的趋势),当普及程度大于0.4后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互联网使用普及可以通过促进服务业发展、提升劳动力技能等群体改善效应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因此,应当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使用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着重提高弱势群体对互联网使用的可及性,推动互联网与农村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普惠性和亲贫性功效,有效促进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和收入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营养消费、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医疗保障供给和医疗保健知识普及4个方面透视了我国城乡人口健康差异的原因,最后指出,通过实施营养干预计划,增加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城乡人口身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150个村的调研数据分析表明,改革开放30年农村中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仍未改变,但是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农业生产结构呈现出种植业地位下降,林业、畜牧养殖业、渔业作用上升的变化趋势;农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由集体农业经营、提留统筹及村办企业转变为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村集体支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种植及养殖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然而投入要素的缺乏和不足以及养殖风险大、成本高也阻碍了种养业的发展;同时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差距大也降低了一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于乐荣  张林秀 《生产力研究》2007,(14):24-25,123
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土地频繁调整可能导致农民对土地长期投资不足,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基于此,文章利用全国5个省的实地调研资料,对农村中耕地调整的时间和频率、土地调整的权限和范围以及土地纠纷发生的频率和类型进行描述分析,以为进一步稳定土地产权规模提供基本信息,同时为决策者加强土地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发生后家禽养殖农户的生产行为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国散养及中小规模家禽养殖农户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禽流感爆发前后家禽养殖农户的生产行为变化,包括家禽生产和投入变化、养殖及疫病防疫技术行为的变化以及损失和政府补偿情况。通过比较农户生产及投入的变化发现,禽流感爆发确实对中国家禽养殖农户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冲击影响的程度因农户的饲养规模而异。禽流感发生后农户的养殖技术尤其是动物疫病防疫技术行为明显改善。禽流感疫区内的家禽养殖农户会有较大的直接损失,与损失相比,政府的现金补偿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模型分析和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基于2000年以来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及贫困减少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的减贫效应,并探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及来源。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依然对农村贫困减少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收入分配的恶化会部分抵消收入增长的减贫作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经营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