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俞宪忠 《山东经济》2004,20(2):41-41,43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利用比发达国家更为有限的人财物等稀缺资源,在城市建构起来了很多高架桥,使城市交通发展有了很大飞跃。但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高架桥仅仅是作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固定载体来使用,只是用来缓解交通困难,并无其他用途。运用最大最小原则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看待高架桥的投资效果。可以肯定,高架桥的功能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实现其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城市政府机构在高架桥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对高架桥进行立体式全方位功能开发,将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多元化的巨大收益或效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需要转型,科技集约型战略才是中国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科技集约型战略更能促进和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科斯定理并不仅仅是物权定理,更是基本人权意义上的劳动力产权定理。劳动力产权界定具有两种模式和四种路径,其中由国家以法权界定给每个劳动者,并承担起充分有效的相关保护责任,使所有劳动者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自由人,将会成为劳动力产权界定的最优模式和最佳路径。国家合法存在的首要职能和终极理由,就是在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保护基本人权,而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意义上则是保护劳动力个人自主产权。这种"个人主权和国家保护"的产权模式,对任何国家的可持续繁荣而言,都是具有普适价值的长效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失灵的表征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微观经济效益。与传统计划经济中计划机制相比具有利益主动性、微观高效性和调节灵活性等优点。但市场机制本身又不是万能的,人们便把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和若干局限称为市场失灵。其主要表现有:第一是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自发状态下的事后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中,边际生产率小于平均生产率的那部分人口叫做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他们转移进城意义重大。文章在修正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即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概率、增加他们可能获得的实际收入、降低机会成本及转移成本,从而增加农民进城的预期收入。  相似文献   
6.
五、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贡献 有人明确说经济学家是靠纳税人来养活。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判断,更是一个非常有害的命题。就总体而言,经济学家是靠自己优质高效的脑力劳动,靠自己超乎常人的聪明勤奋,靠自己在学术领域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和普适论断,并不仅仅指向自然科学,而更要同时涵托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均与生产力具有极高的相关度,并对生产力状态具有相同甚至更强的解释力。社会科学是生产力之母。自然科学是生产力之父。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作的完全自然科学化的偏狭认知和错误理解,既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本旨意和生产力发展的真实轨迹,又背离了现代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良性互动而共同构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规律。  相似文献   
8.
俞宪忠  吕瑞江 《山东经济》1997,(5):25-27,36
所谓的自然经济,可简称为自给自足和自产自消的经济,它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车身或车经济单位(如原始公社.奴隶制庄园、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是依据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生活需要,在自然状况的资源条件下而组织其生产活动的.其劳动不必通过劳动互换,就直接在原本形态上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产品也不需要当作商品和经过市场交换.就直接在孤立状态下成为社会总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当代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果宏观就业压力长期居高不下,转型发展将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实现充分就业之间的"对立冲突",令许多人长期备感困扰,他们认为中国需要奉行劳动密集型战略,继续走"中国制造"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