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财富论》作者在斯密的财富论和马克思经典作家财富论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参照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财富的内涵、结构、源泉及财富创造的机制和规律,并阐述了从财富视角研究人民幸福的最大增进,即现代财富创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创造这一命题。此论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中国人民谋取最大幸福,贡献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2.
对基尼系数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从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拉开收入差距,可以刺激人尽其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社会生产的活力,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收人差距过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从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中得到满足,不仅不能调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国民幸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目的、是本质、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手段、是主题、是中心、是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国民幸福度",在实际工作中稳健提升"国民幸福度"。"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全民的、世世代代的幸福最大化";"幸福最大化"的中国传统路径应该向现代路径转换;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应该落实在"国民幸福度"的最大实现上。  相似文献   
4.
“收入满足度”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收入满足度,有很多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实际测定中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两种方法,如德国经济研究院(DIW)自1984年以来每年进行调查所使用的方法(DIW,1984),我们可以简称为“数字法”,国内学者大多使用类似于DIW的方法(王庆珊等,2002;汝信等,2004);而我们近年来的研究所使用的调查方法,则可以简称为“比值法”(傅红春、罗文英,2004a)。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有一些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财富分配、生活方式和价格水平、货币边际效用递减、评价生活质量标准以及指标构造缺陷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基尼系数作为公平性指标的局限性.本文认为,公平是公众认为合理的、愿意接受的规范和准则,其结果是公众的满意和社会的和谐.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用收入满足度来反映公众的满意程度,从而建立能反映社会公平与和谐程度的指标--收入满足度差距指标,并用德国的经验数据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个人收入结构的中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段话,理论含量非常大,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分配的效率问题,也就是分配依据(始点)的要素结构问题;二是分配的公平问题,也就是分配结果(终点)的贫富结构问题。本指出在中国和美国都存在的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就个人收入的要素结构来看,都可以说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按要素分配。第二。就个人收入的贫富结构来看,都可以说常用的货币量差别指标夸大了人们实际上满足度的差别(而后在经济上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GDP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人主张,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已刻不容缓。2010年全国两会以来,收入分配问题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明确提出,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已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