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4篇
农业经济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失业率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从确立合理失业率的必要性、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极其对策分析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失业率问题做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私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如何更好地运用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使私营企业逐步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私营经济的宏观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管理缺位。一是政策缺位,国家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中,有某些空白点或不到位的地方,影响甚至制约了私营经济的发展。二是法规缺位,很多法规都缺乏统一、详细、明确的规范,当事人在具体运用法律中无法可依。如在私有产权的保护上,迄今没有一条法律规定: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造成了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和“三乱”问题。 2、管理力度不够。对私营经济的管理缺乏一个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该管的没人管,不该管的谁都管。工商部门管发证,税务部门管税收,对私营饭店、旅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城镇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城镇进行专门的论述 ,但他对城市的相关论述却蕴藏着城镇理论。城镇化的序列是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城市群 ,因此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天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对城市的相关阐述 ,不但分析了城镇的产生、发展 ,还阐释了城镇的功能 ,揭示了人口城镇化的规律。这对我国目前城镇化建设中新城镇的建立和原有城镇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迁移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乡公共品非均等化供给引起新一轮的城乡差距。医疗卫生产品是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给的城乡非均等化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农村医疗卫生产品供给为例,通过几个典型的乡镇的个案调查,分析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问题。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供给的不足问题:必须推进乡镇卫生院的体制建设和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将商业化业务推向市场,实行医卫分开、医药分开;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铺开的基础上,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强化乡镇医院的作用;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农业产业化需要的制度系统缺位,导致“三农”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以农村基层村民自治制度创新为先导,以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为根本,构建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制度支持系统,是中国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嬗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动力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来实现。城乡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所在。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全国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农村城镇化。构建农村城镇化动力系统则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城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城镇化在资本、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等基础条件方面都优于我国.他们成功的经验至少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资金缺乏与城镇化发展的矛盾;跨越式产业发展战略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保留和吸引住人才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本文着重分析一下我国体制转轨时期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并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读者。一、通货膨胀迅猛发展的症结我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求方面的,也有供给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既有直接起作用的,也有间接起作用的;既有当期产生影响的,也有滞后一段时间才产生影响的。具体说,引起通货膨胀迅猛发展的因素是:(一)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放开后,必然引起一轮通货膨胀在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于市场物价的稳定关系是极大的。因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食品的消费比重大,恩格尔系数一直在0.5-0.6之间徘徊,粮食和食品在物价总水平中的权重达60%-70%。1993年食品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就业的主要模式,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多为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民就业,必须实现教育与技术培训的整合;建立基础教育与技术培训整合的投资体制;建立农民终身学习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