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凤姣 《经济师》2006,(10):195-195,197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于知识型员工密集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确保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管理者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文章从职业院校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提出采用“职业发展计划、工资福利、情感激励”等有效激励措施激发人才的潜能,留住人才,促进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增值税虽然产生较晚,从产生到现在只不过几十年,但以其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中性影响而迅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税种。我们知道,由于各国经济状况各异,实行增值税的时间长短不同,各国实行的增值税在某些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突出表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面,由于各国的做法不同,无形中将增值税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消费型的增值税,即允许将购入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价值一次性扣除,对全社会来说,等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另一种是收入型的增值税,即允许将购入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给予扣除;再一种是生产型的增值税…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凤姣 《商业研究》2007,(6):170-17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对于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受到了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高度关注。然而从总体上看,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妨碍了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实施标着我国会计行业正在朝着国际化水平迈进,新会计准则在过去重要性、严谨性和实用性等传统会计工作标准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会计工作的明晰性和可比性,为促进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会计事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依赖证券市场获取资金;同时,大部分投资者依靠注册会计师对被投资公司的报表审计结论来决定投资意愿,他们认为"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论"意味着公司没有问题,这就产生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混同.文章从这两种责任的划分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7.
刘凤姣 《财会通讯》2008,(4):107-108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对于知识型员工密集的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确保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管理者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职业院校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出发,提出采用“职业发展计划、工资福利、情感激励”等有效激励措施激发人才的潜能,以留住人才,促进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凤姣 《企业家天地》2007,(11):113-114
知识型员工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因为管理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沟通不畅和管理队伍素质等问题,使职业院校的知识型员工流失较为严重。学院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对知识型员工实行人本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其工作绩效客观评价,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对学院的归属感,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满足其交流和倾诉的愿望;要建立一支管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管理队伍,以确保知识型员工队伍的稳定,促进职业院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下岗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岗失业者的就业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技能传统单一,政策的激励功能失调制约着再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再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以及开展教育培训等是再就业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