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运输经济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物流枢纽形成的驱动力与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相似文献   
2.
城市物流需求变化规律是城市物流网络规划及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的重要基础.在成都、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青岛、长春7个副省级城市中物流需求的规模、质量、效率与效益指标选取基础上,将类比分析、工业化进程划分、比例换算与关联度分析结合,分析物流需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城市,物流需求变化存在共性规律;物流业与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率关系紧密,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物流业对就业的支撑与带动作用有助于物流需求的规模、质量、效率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企业、政府、社会公众对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构建了基于集聚效应和专业化分工的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共生模式、全社会循环模式、两网合一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构成要素、运作主体、设施配置及适用对象。最后,以四川省的四类资源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逆向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企业、政府、社会公众对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驱动力,构建了基于集聚效应和专业化分工的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共生模式、全社会循环模式、两网合一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构成要素、运作主体、设施配置及适用对象。最后,以四川省的四类资源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逆向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给出了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最早重点建设的经济区之一,具有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高,物流、交通、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优越条件,具备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珠三角经济区与相关经济区在物流业发展关键指标、物流管理机制的差异,揭示出珠三角地区物流发展存在的辐射能力不强、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珠三角地区物流一体化驱动力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并提出了3种可供选择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个性化,配送追求的目标从单纯满足时间最少、距离最短、运费最省转变为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企业利润最大化。基于模糊综合评判,考虑客户重要程度和配送道路路况,将单纯的距离节约转变为综合节约,并考虑客户点存在时间限制的情形,给出具体的算法,拓展了传统节约算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发展也需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提供支撑,金融如何支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并最终实现自身发展值得深入研究。以外部融资依赖度高、技术密集度高的9个制造业子行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对制造业高技术密集度子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资本市场对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信贷市场对其无显著促进作用。为此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等途径,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