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深入分析了国外水域景观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归纳出四条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即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完善体制禁止污染、健全法规严格执法、科学治水并重视专家作用。并基于近年来我国水域景观危机频发的现实,对比国际经验,探讨了国际水域景观治理理念和治理经验对我国治污还清的启示,我国的污染治理应该在法律、政策、工程治理和全民意识上达到高度的一致,才有可能取得还我们净洁的生存空间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茉莉花是四川省犍为县县花,种植历史悠久,并且在全国茉莉花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基于对犍为县茉莉花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茉莉花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
古镇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直被旅游业所看好,各地的古城镇、古村落开发也是方兴未艾。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小西湖"古镇为实例,分析了该古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此类型古镇旅游资源,提出了在开发和保护过程中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既有一些推动因素,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是什么,怎样产生作用,它们的协同机制是如何实现的?这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厘清促进与制约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的驱动——制约机制模型,进而对如何对该机制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使得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畜禽大量的排泄物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日益显著,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动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我国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有益探讨.通过选取四川省游览、餐饮、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娱乐、其他(包括邮电通讯等相关行业收入)等七个部门近年来的经营数据,分析了各产业部门相对于全国的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等指标,阐述了当前各部门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峨眉山是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也是"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具有明显的典型性。以生态旅游理念为基础,总结出了峨眉山生态旅游区开发和建设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峨眉山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钢铁工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大户,也是排污大户,在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如何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转化到“资源能源低消耗、经济高产出、污染低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精细型经营上来,武钢正在实施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偿试。本文重点以武钢作为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在未来发展受到“资源保护程度低、环境压力大”两大制约,提出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武钢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为提高循环经济运行质量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很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优势整合是当前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区域旅游品牌创建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问题。文章针对区域旅游整合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区域文化产业优势整合开发模式概念,并结合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实施"商旅大市"战略进行了实证研究。该模式的构建对于解决类似旅游区域的优势整合与品牌创建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近年来水域景观危机频发的背景,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水域景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归纳出4条可供今后借鉴的经验,即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状态;完善体制,禁止污染;健全法规,严格执法;科学治水,重视专家作用。对比国际经验,笔者逐条分析我国相关政策,发现一些权力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就留下许多活口(或称漏洞),为公权的寻租预留了空间。主管部门排污收费,治污赚钱的双重利益,导致水域景观环境的双重灾难,黑臭的程度加速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