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婧  郝育红  孙京敏  卓玉国  秦津  尹凡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中插17-中插22
矿山资源的开采对区域产生的负面环境效应日益显著,煤矸石作为煤矿生产的必然产物,会产生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区,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模型,Sentinal-2A和Landsat-8遥感数据对矿区矸石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客观评价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矿区的RSEI均值从2017年治理前的0.393升高至2020年的0.434,表明矿区的生态环境整体有所改善,是对治理工作成效的肯定.2)RSEI的变化空间分异明显,植被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3)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分析,对矿山的治理仅仅是改善环境的一方面,若要整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需要在今后的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多融入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2.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比重较大,效益较好,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高,对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因此,如何选择主导产业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国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选择基准。主要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基准"、赫克歇尔的"资源禀赋基准"、罗斯托的"产业扩散效应基准"、艾尔伯特·赫希曼的"赫希曼产业关联度基准"、筱原三代平的"筱原两基准"、钱纳里等的"钱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