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认为,我们只有有限的资源,却要满足无限的欲望,因此,社会生产和消费只能是"有限——无限"模式。然而,稀缺性假设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错误,即从主客观的不同范畴进行比较,而且这个错误完全掩盖了贫困问题存在的根源——生产相对过剩。而事实上,在一定的时期内资源和需要都会面临一定的约束。也就是说,相对于生产和消费的主观无限性,生产和消费各自都面临着现实的约束,即资源的有限性和各种消费约束。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正确基础之上,从"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出发,才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生产过剩→失业→贫困"因果关系链,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保险资金入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国外经验和理论根据等方面分析了保险资金入市问题,指出在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加上宏观调控的影响,股市风险将越来越大,保险资金入市并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作者认为人类消费能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以此分析了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进而指出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保险资金入市无助于解决根本问题,保险业的出路在于回归传统主业。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选择和行业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本文具体介绍了国外各区域的投资环境,分析国内对外投资的重点行业状况和对外投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经验和前景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肖平  卢映西 《江苏商论》2003,(11):138-139
本文探讨了全方位“走出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全方位“走出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中国入世后更具迫切性。全方位“走出去”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的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国际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政府行为与转轨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轨国家随着自身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其中的金融制度也由计划金融转向了市场金融。在这个强制性的转轨过程中,政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全球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作为转轨国家,政府可通过补贴、税收等手段培育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同时不断调整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扭转金融资源财政化趋势,促进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我国上市公司与西方发达国家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硬约束的缺位,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引进外资的成本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引进外资所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负面效应,从开发区的无序过度竞争、税收资源流失、利润转移、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定量分析了我国引进外资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面临食品安全问题给整个欧洲的消费者、生产商和政府所构成的严峻形势,欧盟成立了食品安全局,颁布、改革一系列有关食品的标准、法规,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努力重建安全的食品环境。在此背景下,我国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必须适应欧盟新的食品安全要求,才能突破由此带来的贸易障碍。  相似文献   
10.
金融立法与交易习惯与国际惯例趋于一致是金融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我国必须以加入WTO为契机,借鉴国外成就经验,平均各方利益,尽快解决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完善《证券法》中民事法律责任问题,稳步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