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飞涨,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09年住建部《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后,廉租房重新受到“热捧”,各地纷纷出台廉租房建设规划方案。学术界的讨论也愈加热烈,针对廉租房制度的缺陷、如何完善以及政府责任的探讨也屡见不鲜。但具体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在廉租房建设中承担各自责任,以及如何保证廉租房制度的各级财政支持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试图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权责统一和外部性效应等方法,解释目前廉租房建设中财政资金不足的原因,理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廉租房制度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在财政资金上保证廉租房制度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2.
当各路经济学家饶有兴趣地探讨华西村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时,往往忽略了其发展背后独特的社会学现象,即使是从社会学领域对华西村崛起原因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对“能人治村”的权威要素研究。作为华西村从公社时期开始的“总负责人”,“老书记”吴仁宝集法理型权威和个人魅力型权威于一身,带领华西人民披荆斩棘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华第一村”,但随着政治地位的牢固和经济利益分配的倾斜,吴仁宝家族逐渐控制了华西村的政治经济命脉,其个人的权威也发展成为家长制的传统型权威。文章主要以马克思·韦伯的三种权威类型分类为基础,结合吴仁宝的相关人物传记,对华西村崛起背后的权威类型进行分析,对华西村成功的社会学动因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