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东省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以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产出的测量指标,对全省2003-2010年市域创新产出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通过计算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以及Moran散点图的分析发现:①近7年间,广东省各市创新产出值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区域空间差距也非常明显:②广东省创新产出能力的集中程度不高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③广东省Moran's I值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低创新产出地区的集聚,且目前暂未有高极化程度的高创新产出集聚区,说明创新产出核心区的空间知识溢出暂未显现.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玉瑶  张虹鸥 《经济地理》2007,27(5):773-776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重点探讨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平均滞后期为3—4年,同时广东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珠三角地区是建设用地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高值区域。引入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模型,将广东各城市按照建设用地扩展差异划分为剧烈扩展、强扩展、弱扩展和稳定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效率是不同的,稳定型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大,其次是弱扩展型,再次是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最弱,另外,剧烈扩展型地区的建设用地效率最高,其后依次是强扩展型、稳定型、弱扩展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基于部门结构调整的减碳目标模拟新方法并应用于广东省低碳发展实践中。该方法基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总量与部门结构特征来构建情景分析的基本框架,分别按照惯性发展、相对脱钩、绝对脱钩情景,基准情景、产业"退二进三"、综合调整情景模拟广东省减碳总体目标实现以及部门目标分解的情景。结果表明:国家下达给广东省"十二五"的减碳目标间于惯性发展情景和相对脱钩情景之间,是较为现实的减碳目标,其实现的关键在于提高能源效率;然而,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就不可能有能源效率的大的提高,也就无法完成减碳目标;尽管产业结构"退二进三"对于节能减碳作用显著,但要单独依靠"退二进三"来实现减碳目标是不现实的;只有结合三次产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生活节能等综合调整手段才能有效地完成减碳目标。实践证明,新方法能够将减碳目标分配到各个部门,有利于减碳目标的分解落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