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在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微观经济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的实体。为了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十分重视运用经济杠杆。正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学会掌握经济杠杆,并把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这一方面来,应该成为各级经济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就有关经济杠杆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破产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现实的角度探讨我国企业破产制度推出的时机和方式、企业破产的标志、破产企业的债务处理原则和其它有关问题。一、我国企业破产制度推出的时机和方式我国企业破产制度的推出时机和方式,是人们十分关注而又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在赞同实施企业破产制度的人们中间,持有三种不种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企业破产制度应当超前先行。他们认为,企业破产制度的推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突破口,带动其它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宏观控制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范恒山同志的《双重控制主体:宏观经济管理的动态考察》(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考察》)一文对宏观控制的主体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文认为,“国家并非是唯一的宏观经济控制主体”,“企业和国家一样,也是宏观经济控制的主体”。围绕这一中心论点,该文试图从企业行为的二元性,宏观控制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