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1.
当前一些城市为了确保城市人口就业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采取了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做法。应当说,这对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短期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就业问题,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劳动力自然流动的内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社会日新月异的进程中,要求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进入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经济更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分散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向综合型、素质型、规模型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就一个地区而言,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灵活多变,才能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简而言之,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形成区域接轨,使传统农业经济产业化,拉长产业链,加速农工接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国90%以上,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的近8亿的农民生活在县域范围内,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县域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行政单元.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财政经济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工业的支持和国家财力的支持,然而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要培养、提高公民自觉的依法纳税意识 一是把税法宣传纳入并作为全社会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每年的税法宣传日宣传、经常性宣传、在纳税户开业前培训宣传等形式,使群众了解税法。二是把税法教育摆上国民教育的相应位置。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税收、税法课程,培养未来纳税人的自觉纳税意识。三是要抓好查处税收大、要案的宣传报道。以案释法,达到树立税务  相似文献   
5.
6.
在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证党组织在企业的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也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本文就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8.
通过不断的加强企业的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可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也是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和政策,提高不断的加强企业的作品建设工作也是贯彻党中央对于党员干部的要求。通过加强企业的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工作,可以充分的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不断的发挥他们的模范效应,增强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制度转型期间(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的职工“下岗”问题。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国有和集体企业中有2200多万富余职工,现阶段已下岗职工有近800万人。为了确保城市人口就业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各地采取了多种应急对策,许多地方拒绝、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以重点保障下岗职工优先就业。应当说,这对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短期内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有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以足够的关注。 一、推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转变。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内部结构正处于调整、转变时期,具体地说,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一是由虚向实、由假向真调整和转变;二是由“等靠要”的依赖顺从型向自主、自立、自尊的独立自主型调整和转变;三是由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调整和转变。这种调整、转变仍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而进行的。即这种调整、转变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原有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